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廣播】大師首部曲…〈推手〉
大師首部曲…〈推手〉
粟子
高中時,我向一位台南一中的張老師補習數學,印象中,他嗓門極大,每次教背程式總講得「嘴角全泡」,屬於苦口婆心的傳統老師。他每次上課都足足講滿三小時,半點有趣故事或幽默笑話都沒有,和唱作俱佳補習班同行截然不同,認真行徑直至某次大導演李安回台才被打破。那天,我們從他考進高中一直聽到出國留學,張老師苦笑總結:「當初都以為拍電影沒(發展?出息?)……但李安是真的很努力,現在老校長也以兒子為榮。」
李安,這位家喻戶曉的大導演、台灣之光,曾經是老師眼中的異類,父親又是一中校長,可以想像他必須頂住多大壓力,才能無怨無悔追隨所愛。自〈推手〉(1991)以後,李安從「家裡蹲」的煮夫,搖身炙手可熱的新銳,從此叫好叫座的電影一部接一部,金馬、亞太、奧斯卡、柏林影展想得到的影展,都有他的身影。其實,李安的成功來得正是時候,因為少年得志難免不知天高地厚、行老運又不及發光發熱,他恰好在性格成熟、累積不少生命歷練的中年,知道「紅來不易」,於是能謙遜面對不斷湧現的獎項與掌聲。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09年4月30日播出〈電影筆記:回顧第28屆金馬獎及榮獲最佳男主角獎、名導李安的首作的「推手」〉專輯。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歡迎各位朋友透過網路收聽。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04/30
節目摘要:第28屆金馬獎、電影〈推手〉
播放歌曲:獲得該屆最佳電影插曲〈何日君再來〉的同名主題曲(梅豔芳演唱)
本文同時刊登於「戀上老電影…粟子的文字與蒐藏」新聞台
文章網址:大師首部曲…〈推手〉
該處有更多電影文章可以欣賞唷!
推手第一步
1990年,新聞局公佈徵選優良電影劇本得獎名單,九件作品中,旅美的李安的「推手」與「囍宴」(與馮光遠合著)在列,分獲最佳及優等項目,政府特別資助他返國領獎。與此同時,「中影」新任總經理江奉琪躊躇滿志,決心積極製片,加強導演人才,儘管知道「推手」的商業性不大,卻坦言對此「文化性的劇本」很感興趣,未幾決定投資拍攝。
據報導,李安獲獎後,曾被不少片商包圍,「中影」是以「無比的誠意和極佳的條件」才得到首肯,其中即包括採用同步錄音方式及承諾該片採杜比音響加強音效,在當時國片尚屬先例。李安得到「中影」一千三百萬挹注,委託他在紐約「包拍」,所有幕後工作人員都由李安自行募集。過程中,「中影」僅按時給付金資,完全不牽制製片,李安在無票房與藝術壓力下,以二十六個工作天殺青,辛苦卻自由。
男女主角很早確定由郎雄與王萊擔任,但郎雄的兒子卻遲遲難產。資深影評藍祖蔚在文章「推手:拍片秘記20060309」中提到,李安為找長相與郎雄有幾分相似,口條順暢又會演戲的演員傷透腦筋,開拍在即,才透過美洲中國時報找到出生南京、八0年代赴美發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的王伯昭,李安與「中影」都知道他有身份問題,若被查到使用大陸演員就會被取消新聞局獎勵金,但礙於趕進度,權衡將王伯昭改藝名王野同,想著蒙混過關。「只要沒人告密,電影演了,輔導金領了,李安可以拍片了,就可以和歷史交代了」藍祖蔚寫到,無奈〈推手〉後來樹大招風,真的惹來檢舉,卻也因為電影叫好不斷,新聞局接受「王伯昭勉強算半的華僑」的解釋,〈推手〉保住輔導金,也給李安繼續實踐夢想的契機。
金馬解析
「金馬獎報名氣氛一年不如一年。」報導直言幾年熱度每況愈下,主要和電影公司慎選參賽的態度有關,說穿即是不願當別人的墊背。此屆金馬獎依舊是港台各半,〈阮玲玉〉(入圍11項)、〈阿飛正傳〉(入圍9項)來勢洶洶,國片則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入圍12項)、〈推手〉(入圍9項)為代表,四部劇情片同時在六項大獎角逐,凸顯金馬獎對人文關懷作品的肯定。
入圍「最佳劇情片」的六部電影中,三部具懷舊背景,關錦鵬的〈阮玲玉〉以「戲中戲」的手法回溯二0年代明星阮玲玉;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則著墨白色恐怖時代台灣社會的騷動與不安;王家衛的〈阿飛正傳〉將目光擺在1960年前後香港放浪不羈的飛仔,營造華麗頹圮的謎樣氣氛。〈推手〉以投靠兒女的老年移民為主題,藉由與洋媳婦、洋女婿生活文化的格格不入,顯露老人面臨的困境,儘管講得是兩個家庭的故事,內容卻能引人共感。至於〈娃娃〉與〈拳王〉,前者是溫馨兒童電影,後者則屬商業片性質,聲勢上也遠不及另外四部,陪榜意味較濃。
演員獎項上,男主角以〈阿飛正傳〉的張國榮與〈推手〉的郎雄最被看好,報導分析張國榮在王家衛的鏡頭烘托下,舉手投足間表現不受倫理道德束縛的瀟灑,眼神中流露對真愛的渴望。郎雄將老人初來乍到的心態掌握得平時自然,表面上看似我行我素,實際很在意兒子媳婦的看法。女主角主要以〈阮玲玉〉的張曼玉與〈阿飛正傳〉的劉嘉玲兩人角逐,張曼玉演技持續進步,以細膩專注的詮釋很受好評,此時的她已脫離過去花瓶形象。
獲獎喜悲
結果公布,李安在導演、編劇、剪輯獎項上「槓龜」,直到頒發「評審團特別推薦」時,才讓枯坐數小時的他有上台的機會。其實,原本評審嚴浩、鄭佩佩曾提出頒給李安「最具潛力新導演獎」,後經投票改與〈阮玲玉〉同獲特別獎。評審們擔心若頒給〈推手〉可能會由「中影」代表上台,因此特別定名為「〈推手〉的李安」,希望由他本人領取此項表揚。對於入圍多項未能拿獎,李安顯得坦然,表示蘋果、籃球本來無法比較,輸贏也就沒那麼在意,但也不諱言這座特別獎別具意義:「穿了正式西裝在台下坐了兩小時都沒消息,心都涼了,突然得獎覺得心裡很溫暖!」相形之下,同獲特別推薦的關錦鵬顯得鬱鬱寡歡:「〈阮玲玉〉是我拍的最好的一部作品!」兩人正在後台供媒體拍照時,電視傳來〈牯〉片獲最佳劇情片大獎的歡呼聲,記者描述關錦鵬難掩情緒激動,眼淚似在眼眶打轉。
郎雄獲得評審一致同意,登上最佳男主角,儘管有「向資深藝人致敬」之意,但不可否認,他將〈推手〉中散發中國人智慧與情感的老年人表現得不慍不火、十分動人。對比郎雄,王萊得到最佳女配角卻有幾分遺憾:「在〈海峽兩岸〉(1988)和〈推手〉中,其實我都是女主角,但卻角逐女配角,雖然都得了獎,我覺得對我不是很公平。」對於「不公平」的原因,王萊認為是「主辦單位的偏見問題」。對此,討論入圍名單時,曾有評審認為可將王萊列入女主角項目角逐,但後來大會以「尊重原報名項目」為由保持原狀。坦白說,王萊若以〈推手〉角逐女主角,很難勝過張曼玉,倒不是誰演得好,而是戲份輕重與呈現厚度的問題,即〈阮玲玉〉就是以演阮玲玉的張曼玉為主,而〈推手〉的第一主角則為郎雄,王萊在戲裡是配紅花的綠葉,自然吃虧許多。我猜想,或許是「中影」想提高〈推手〉獲獎的機會,於是將王萊報名女配角,相較其他角逐者,即享有「在片中有較多表現」的優勢。
全家相挺
「媽媽懷我的時候,最常做兩件事,一個是啃甘蔗,一個就是看電影。」李安的父親是校長、母親在啟聰學校任教,都是中規中矩的公務員,直覺搞電影的「沒出息」,偏偏兒子就愛這條路。李安考上國立藝專影劇組導演科,他以「純讀書將來會轉行」說服雙親;到美國唸相關科系,又以「得到學位可以任教」為由讓兩人接受。自紐約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他沒去教書,反而義無反顧走上電影路,讓有些「自欺欺人」的父母確定自己上當。李爸爸李媽媽失望透頂的七年歲月裡,李安沒拍成一部電影,只有偶爾寫寫卡通歌,家計由妻子林惠嘉負責,她是美國伊利諾大學生物系博士,在醫院從事研究工作。
李安很感謝太太的支持,而他自己也甘於留在家中,一面思考寫劇本,一面帶孩子,還因此練就一手好廚藝。來台參加金馬獎典禮前,他還特地包了兩百五十個餃子,解決家人的飲食問題。外人好奇林惠嘉為何讓另一半如此自由逐夢,她笑言沒有電影的李安像個「死人老公」,這是不是她要的丈夫,她寧可支持對方堅持理想,成為「活老公」。
拍攝〈推手〉時,飾演郎雄孫子的小演員臨時出狀況,李安只好把腦筋動到兒子李涵身上。原本他不答應,李安只得低聲下氣求:「你不演,爸爸就完蛋了!」為適合劇中角色,李涵化妝成混血兒登場,問起兒子表現如何,李安滿意答:「他很酷,NG也少。」
〈推手〉最有名一的幕,應是郎雄飾演的太極拳高手,以內力將數十名美國警察彈開的誇張畫面(令人聯想到〈臥虎藏龍〉的竹尖對打),讓原本討論父子╱母女關係的家庭劇,添上中國式噱頭。李安確是很聰明又細膩的編劇,找到一個獨特又複雜的倫理環境…住在美國的中國╱台灣人,子輩既受傳統「侍奉父母」的傳統約束,內心其實想過甜蜜的小家庭生活。電影裡,中國兒子與美國媳婦的想法,何嘗不存在許多華人心裡,銀幕上顯得赤裸,實際是大家不便說明罷了!李安沒有選擇矯情的大團圓結局,而是讓兩位依親老人「想通」,自願住進位於中國城附近的公寓,如此兒女反倒因親情(愧疚?)而更體貼孝順,這份犧牲或許是父母送給子女最後一份無怨無悔的愛。
電影行至郎雄留書出走,以流暢的毛筆字細數與電腦博士兒子相處點滴,他感嘆在北京時房子小物資缺乏,但一家人和樂相愛;如今美國物質豐富,大房子卻容不下自己。兒子雖然明白「父母怎麼對我,我就要怎麼對他」,但誰都知道這實在太艱難,一如「孝順」需要天天強調,還要頒「孝行楷模」大肆鼓勵,卻鮮少聽到有人勸父母要對兒女好,因為所有付出都是心甘情願。
參考資料:
1.台北訊,「優良電影劇本得主揭曉」,《聯合報》第二十八版,1990年12月4日。
2.褚明仁,「培育導演人才 積極製片 江奉琪勾勒中影新目標」,《民生報》第十版,1990年12月19日。
3.褚明仁,「新聞局優良劇本獎『推手』中影決定投資拍攝」,《民生報》第十一版,1990年12月25日。
4.台北訊,「中影新片推手 將赴紐約拍攝」,《聯合報》第二十六版,1990年12月25日。
5.台北訊,「中影更新拍片方式」,《聯合報》第二十六版,1990年12月31日。
6.粘嫦鈺,「台港電影報名一反常態」,《聯合報》第二十六版,1991年10月1日。
7.王惠萍,「金馬入圍透視 懷舊影片大出風頭」,《民生報》第十版,1991年10月27日。
8.徐正琴,「最佳男主角候選人 郎雄、張國榮一如預期 張國柱父子雙雙進榜」,《聯合報》第十七版,1991年10月27日。
9.徐正琴,「推手入圍金馬獎 首部作品獲肯定」,《聯合報》第二十六版,1991年11月13日。
10.麥若愚,「處女作『推手』入圍9項金馬獎 李安暢談拍戲心路歷程」,《民生報》第十版,1991年11月20日。
11.王惠萍,「《金馬探針》系列之五《影片篇》」,《民生報》第十版,1991年12月1日。
12.本報金馬採訪團,「9個評審 7個小時 爭金奪馬」,《民生報》第十版,1991年12月8日。
13.「《評審團特別獎》關錦鵬 李安 心情迥異」,《民生報》第十版,1991年12月8日。
14.本報訊,「得獎人語 王萊 配角獎得之不甘」,《聯合報》第三十一版,1991年12月8日。
15.徐正琴,「李安 評審溫暖他的心」,《聯合報》第三十一版,1991年12月8日。
16.徐正琴,「東方遇見西方 戲外戲‧情更濃」,《聯合報》第二十二版,1992年9月16日。
17.徐正琴,「《聚光燈人物》李安」,《聯合報》第五版,1993年2月23日。
18.唐在揚,「他為了電影曾哄騙過父母 也曾賦閒在家當『主』炊」,《聯合晚報》第十一板,1993年2月28日。
19.藍祖蔚,「推手:拍片秘記20060309」
推手(Pushing Hands)
導演:李安
編劇:李安
演員:郎雄、王萊、王野同(王伯昭)、Deb Snyder(黛比史耐德)、李涵
首映:1991年12月7日(台灣)、1992年5月14日(香港)
片長:105分鐘
出品:中央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獲獎:第二十八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郎雄)、最佳女配角(王萊)、評審特別推薦(李安);第三十七屆亞太影展最佳劇情片;法國亞眠市第十二屆國際影展最佳處女作導演獎
劇情介紹:
朱曉生(王野同)在美國完成電腦博士學位,即在當地定居,妻子瑪莎(Deb Snyder)也是美國人,兩人育有一子傑米(李涵)。基於中國人傳統思想,曉生將在大陸的父親朱智平(郎雄)接來同住,朱父在北京是一位太極拳總教頭,到了美國不改習慣,日日在家鍛鍊。上午,小說家瑪莎對著電腦卻寫不出東西,心情焦躁非常,朱父還是默默打太極拳,一套拳打完,就靜靜地將客廳恢復原狀,自己回到房間吐納歇息。
中午,朱父欲微波食物,見保鮮膜用完,索性蓋上放在一旁、同樣是長條包裝的錫箔紙。一啟動,瞬間發出爆炸聲,瑪莎驚恐衝出:「微波爐不能放金屬!」她神情緊張,連說了好幾聲。瑪莎正實施減肥,想吃蛋糕也得忍住,朱父見媳婦在廚房吃沙拉配消化餅乾,想著「一家人總得坐在一起吃飯」,於是端著大碗香噴噴的菜飯,坐在她的對面,令瑪莎有說不出的難受。傍晚,朱父寫完毛筆,見媳婦穿上運動服外出跑步,他只覺得有趣。朱父天天無聊看香港老電影、中國舊連續劇,不是打鬥就是吃飯,實在很悶,好不容易換到最喜愛的京劇,怕吵的瑪莎卻要他戴上耳機。
房屋仲介琳達應瑪莎要求找新房,她直言房子夠大,瑪莎可以有自己的工作室,而爺爺就可以在後院劈磚什麼的,最重要的是:「妳都不會感到他的存在!」瑪莎稱過去七年曉生就像沒有父親,直到一個月前突然出現一個老頭,「從此我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朱父抽完香菸亂丟,切菜時葉子亂飛,瑪莎都得處理善後。晚上,曉生與傑米返家,朱父向兒子感嘆自己做什麼都沒勁,曉生勸:「你退休才來美國不到一個月,過過就會習慣了。」餐桌上,朱父好奇「美國女人怎麼只吃菜」,曉生解釋是怕胖,他好意解釋:「要菜肉兩種都吃,才能補先天不足。」瑪莎提到買房子的事,曉生很不滿意琳達,指她原本是個毛澤東信仰者,現在又變成地產大亨,是個前共產黨員的走資派。朱父誤會媳婦嘀咕煙蒂的事,其實是要傑米喝完牛奶才能看電視,兩人各自以中文、英文向曉生叨唸,瑪莎想買新房子,朱父則對美國人交孩子什麼都講條件不以為然。
傑米每天有段「中文時間」,朱父認為社區的中文老師講得不好,乾脆教孫子順口溜。深夜,曉生因為父親的原因對瑪莎更為體貼,但她卻坦白指朱父佔去自己的思考空間與工作空間,「空間不夠?在中國這房子可住進四個家庭!」瑪莎不解丈夫為何不能接受岳母的資助,曉生也稱是父親的獨子,而妻子除了取笑,什麼也沒做。
週末,朱父、曉生與傑米聯袂到華人社區,教太極拳、打籃球與學中文,瑪莎則和琳達看新房。朱父上課一半,來了一位烹飪老師陳太(王萊)商量事情。原來工人突然要整修烹飪教室,硬逼他們初來,但餡已和好、皮也發上,看太極拳教室寬敞,就請朱父借點空間,朱父幽默答應:「東西可以搬進來,但不能搬出去囉!」陳太笑:「我們還有蔥油餅和花捲!」
朱父不時偷看陳太,與學生示範動作時格外精神,也引起陳太的注意。他使出壓箱絕活兒,把大胖子學員打得摔在包子堆裡,陳太半生氣:「我就知道你人來瘋,就那兩手還不使出來。」朱父包起包子,陳太讚:「不錯嘛!薄皮大餡捏的又結實。」聽對方問住不住得慣,他無奈:「住得慣還會來這兒嗎?」「你這不是指著和尚罵禿驢!」陳太是台灣移民,丈夫去年過世,今年初才搬到美國和女兒同住。陳太的右肩不好,試了各種辦法都沒效,朱父建議不妨練太極拳,練了氣才會舒服,她緩緩答:「氣要散,不能練。越練越傷,散了人才會舒坦。」
瑪莎找不到報社答應的書評,壓力大到胃痙攣,朱父好意為他診治,結果反而再按穴道的過程發生劇痛,朱父告知是胃出血,曉生趕緊帶妻子去醫院。「你把媽咪弄壞了!」朱父只得用毛筆畫金魚取悅孫子。「我沒做什麼,是她太緊張……」兒子回來,對父親的解釋反應冷淡,後來想著幫他裱字,朱父搖搖頭:「去看瑪莎,不要管我的事了。」
朱父帶著字到華人社區,才知陳太已換到別的地方。他請兒子幫忙撥電話,又看不慣曉生留言直來直往,朱父覺得到醫院看瑪莎是大眼瞪小眼,執意回家等陳太電話。字終於順利送到,但曉生與瑪莎的衝突也到臨界,瑪莎認為傑米的功課變差是因為家中氣氛,而氣氛不佳的原因就是爺爺。
朱父想出去轉轉,瑪莎臉色一沉:「我好像是保母,好好,管你的!」曉生下班回家,朱父卻一點消息沒有,他開車找不著,最後還去警察局報案。「他好像是故意走丟,就像小孩要吸引大人注意!」瑪莎為自己辯護,曉生眼眶泛紅:「我的文化裡教我,父母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父母,父親是我生命的一部份,為什麼妳不能接受?!」曉生將廚房砸得一團亂,隨即出去找父親。警察送回朱父,他與瑪莎靜靜整理殘局,不久喝醉的曉生歸來,他難過無法處理妻子與父親的問題,竟用頭將浴室門撞個大洞。
曉生酒醒,他下了一個決定,就是把老頭子送到老人公寓,但一到父親房間,又談起紅衛兵時期,為了保護兒子,妻子卻被打死的慘事。朱父希望傑米轉到陳太現在去的華人社區上課,曉生聽在耳裡,想到一個不傷感情,又能讓父親搬出去的妙招。
曉生邀請陳太和他女兒怡茜、孫女外出郊遊,陳太右手肩膀宿疾又犯,朱父卻推拿她的左手掌,大家看得一愣一愣。陳太好奇他功夫這麼大,怎麼字很秀氣,朱父嘆口氣:「學武一輩子,還是被環境逼得走投無路,真是造化弄人啊!」陳太回憶前年回鄉探親,不過是散財童子,北京城也味道盡失:「反正說不上來,假假的全兜不上。」兩人聊天十分投機,巧的是,他們也分別面臨和洋女婿、洋媳婦相處的難題。
陳太堅持要與孩子們一同爬山,說什麼都不願休息,實在喘得受不了,才歇腳就對朱父傷心哭泣:「老了,不中用了,沒有人理。你這個人怎麼光長功夫,不長心眼他們串通好的,你還看不出來!」女兒以為陳太睡覺聽不見,其實她根本知道葫蘆裡賣什麼藥:「咱們幹嘛這麼為老不尊,給兩個孩子擺布!」
「謝謝你們的撮合,我和陳太太這點志氣還有。……常言道,共患難容易共安樂難,想不到這句話卻應驗在你我父子身上。」朱父留書出走,他回想兒子小時種種可愛,感嘆美國物質如此豐富,你的家卻容不下自己。
朱父到餐廳洗盤子,但是動作太慢,惹來老闆不滿,對他大聲喝叱。「我這又不是養老院!」老闆冷言辭退朱父,他苦苦哀求,終於得到再試一次的機會。朱父回到租賃的破屋,累得沈沈睡去;另一面,曉生努力打電話尋找,瑪莎則邊炸春捲邊向喝中國茶的琳達表示對朱父的離開感到自責。
傍晚,老闆臨時變卦,要以十塊美金打發朱父,更罵他是共產主義養出的懶人,要找人轟他走。朱父被激怒:「那要看你轟不轟得走!」老闆逼迫所有師傅動手,不僅沒能移動他半步,還被內力震開。大家不願欺負老朱,也不再忍受刻薄的老闆,通通丟圍裙走人。
老闆惱羞成怒,找來華青幫不良份子,一個個年輕人被他打得滿地打滾。他又找來警察,同樣是推也推不動,還打傷十幾名員警。消息登上新聞,瑪莎與曉生終於找到被逮捕的爺爺。
曉生到監獄探望父親,他哭著請父親回家,朱父答:「我想開了,只要你們生活得很幸福,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了。你有孝心的話,就在中國城附近租一間公寓,讓我一個人安安靜靜存神養性。」
曉生搬入新家,朱父不時前來,傑米想和爺爺學太極拳,瑪莎也能理解丈夫與丈夫父親的想法。瑪莎好奇丈夫為何不學太極拳,曉生解釋這是父親的逃避,一如他練「推手」,就是為躲避敵人,夫妻倆也試著對打。
朱父在中國城教太極拳,陳太碰巧也搬到附近,剛好過來探望,「唉!孩子們大了,老年人不自求多福,怎麼辦!」陳太與朱父滿心感慨。午後,太陽正好,陳太琢磨要不要回家,朱父靦腆提議下午到陳太新居看看,兩人相視而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