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廣播】金馬獎的第一步
金馬獎的第一步
粟子
經歷數次轉型,創辦於1962年的金馬獎,已是華人影圈的年度盛事,具有舉足輕重的指標意義。儘管每屆仍有值得商榷與改善的漏失與缺點,但整體還是在國際保持相當評價,除台灣官方、民間對金馬獎的付出,成就多少和她產生的時空背景有關…兩岸三地第一個且持續舉辦競賽影展。(遠早於香港電影金像獎(1982)、中國大陸金雞獎(1980),與大眾電影百花獎同年首辦,唯其於1963年後中斷、至1980年才告恢復。)
「金馬」的詞源,是取中華民國前線的金門、馬祖各一字組合而成。當年台灣甫經歷八二三砲戰(1958),金馬堅持奮鬥,國家才得轉危為安,「金馬獎」就是取其象徵自由與勝利的不屈精神。影展配合蔣公誕辰,安排於每年十月三十或三十一日,作為電影界以一年成果向總統祝壽,這也是為什麼早年香港影星來台參與金馬影展,言必稱「祝賀偉大蔣總統萬壽無疆」的原因。
設立金馬獎前,政府曾以「金鼎獎」作為鼓勵國語片商的平台,由於評審制度尚未成熟,標準為「主題意識」20分、「導演」20分、「編劇」15分、「製作技術」25分,「主題意識」成為左右是否得獎的主要因素。「金鼎獎」遴選多部電影並發予獎金,缺乏獎項的競爭性與藝術評比。
1961年中,鑑於以往獲獎的國內外製片商,大多珍視「精神榮譽」重於「一至六萬元的獎金」,新任新聞局長沈劍虹也深覺獎勵方式應該轉型,遂委請電檢局處長積極規劃,決定設置每年定期舉辦的電影獎,做為國語影片爭取的最高榮譽。隔年五月,經行政院核定,由新聞局公佈最新「獎勵國內外優良國語影片」辦法。自1962年起,每年審定獎勵對象後,在國內舉行大規模影展,表揚獲得優良影片及個人獎項的電影。此外,審查辦法也從過去的統一決定,改由「主題意識評審組」與「攝製技術評審組」兩部分討論,前者為有關機關代表評審,後者則邀請專家擔任評判工作。
根據1962年5月21日公布的辦法全文,申請獎勵人必須為「國內領有執照的製片廠商」或「國外經營電影製片、曾參加當地自由公會或我國駐當地使領館認可的華僑廠商」。獎勵影片則有三項條件:一、內容配合國策,或具有深厚倫理教育意義,或技藝精良水準高超;二、影片於民國50年1月1日至51年6月30日期間內,經新聞局電影檢查處初次檢查發給准演執照者;三、影片須以國語發音,其他如:國內地方語言影片配有國語拷貝,或基於劇情偶而穿插國內地方語言者,視同國語影片。
同年,共有三十部國語劇情片、八部紀錄片提出報名第一屆金馬獎,影展共設置十八個獎項。新聞局依條例聘請機關代表學者及專家組織評審委員會,再交由電影檢查處依據評分結果統計,就總平均分數確定獲獎影片或個人,名單於9月17日先行公布,10月31日進行頒獎。值得紀念的第一屆金馬獎,以明星最豐、技術先進、投資最大的香港影圈最出風頭,「電懋」出品的巨型史詩片〈星星月亮太陽〉(1961)囊括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尤敏)、最佳編劇(秦亦孚)等大獎。憑〈玉女私情〉(1959)、〈家有喜事〉(1959)獲兩屆亞洲影后的尤敏特地來台出席領獎,並代表得獎人致答詞,將典禮帶向最高潮。
參考資料:
1.幼獅社訊,「獎勵國語影片辦法 今起有重大改變」,《聯合報》第八版,1962年1月22日。
2.本報訊,「獎勵國語優良影片 分別設置十八獎項」,《聯合報》第八版,1962年5月25日。
3.宇業熒,「金馬獎的沿革」,2001年11月9日。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10年6月全面改版,每集節目分為三個單元「兩代明星比一比」(不同時代明星竟有奇蹟般的相似經歷)、「經典電影回顧」(精華回顧中港台的光影回憶)及「華人影展面面觀」(台灣金馬獎、中國大陸金雞百花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亞洲(亞太)影展緣起與花絮),同集內容則分三篇文章刊出。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06/03
節目摘要:
2010年6月3日首播,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朋友們有空不妨點閱收聽,非常感謝!
1.兩代明星比一比:白小曼VS湯唯(為藝術犧牲)
2.經典電影回顧:從葛香亭過世談「養鴨人家」
3.華人影展面面觀:金馬獎由來
播放歌曲:
1.我記得你眼裡的依戀:萬芳演唱、葛香亭參演的電視劇「再世情緣」主題曲
2.送郎:葛蘭演唱、獲第一屆金馬獎多項大獎的電影〈星星月亮太陽〉(1962)插曲
本文同時刊登於「戀上老電影…粟子的文字與蒐藏」新聞台
文章網址:
1.裸露以後…白小曼、湯唯
2.憶葛香亭…從〈養鴨人家〉談起
3.金馬獎的第一步
該處有更多電影文章可以欣賞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