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食麵記


食麵記
粟子

「水餃還有不自個兒包的?」小時曾看過一個冷凍水餃的廣告,外省婆婆用家鄉音說出台詞,這句半開玩笑的幽默對白,對當時的我而言,卻是一點沒錯的「鐵律」!祖籍北方的粟家向來擅長麵食,加上雙親熱中鑽研,慢說水餃皮自己桿、麵條自己拉,就是包子、饅頭、鍋盔、韭菜盒、燒餅、鍋貼、餡餅、懶籠(豆腐捲)、小籠包、蒸餃、貓耳朵、麵疙瘩、酒釀餅也是一手包辦。時至今日,常聽人推薦麵食,刁嘴的我吐出最好的評語頂多是:「和家裡做得差不多!」與家族成員光顧這類店鋪更是令我提心吊膽,因為一向溫和善良的他們,會不由自主變身嚴厲評審。從口味作法到火候掌握一律仔細分析,碰上耳尖耳硬的老闆,肯定渾身不自在……


從小的麵食薰陶,導致我對此類食物的偏愛,即使胃已塞到九分飽,看到餃子還是能吞下三五個……至於熱騰騰的飽滿肉包,自然是最愛中的最愛。曾經和「食神」阿姨嘗試包包子,號稱萬能的她唯獨對麵食沒輒,過程中幾度想打退堂鼓,所幸在自稱「包包子高手」的我的鼓勵(誘騙?)下再接再厲,終於滿頭大汗揉好麵團。由於貪心的緣故,咱們不計成本包入超乎想像的大陀餡料,皮相形之下顯得菲薄,出了蒸籠,雖有包子樣,但籠布都已染上一層油膩。「超好吃,但皮都滲出油!」向家鄉稟報成果,耳聞肉丸子大如阿諾拳頭,粟媽爆笑:「妳未免太狠!」畢竟肉餡再香濃也得恰到好處。
日前也向雙親請教各類技巧,得到兩人「看似簡單實際蘊含多年經驗」的珍貴撇步,例如:先以熱水融入些許的糖,中和成溫水後再放進發粉,如此便能加速發麵的過程;製作蔥油餅時,每個步驟都要預留「醒」的時間,好讓麵粉得以舒緩;透過反覆的折疊,桿出油酥燒餅層層疊疊的香脆口感。「多做幾次就會了!」勿須振筆疾書紀錄,動手做就是「出師」良方……但說實話,既然有精通武藝的高手,做得快又好,我便懶得關公面前舞大刀。


整理舊時照片,發現以自製麵食為主題的影像多不勝數,本想寫出些啟示或感動,但腦海浮現地盡是「沒齒難忘」的口感與滋味,誰叫我就是「好吃懶做」!白白一袋麵粉,經過人的巧思與巧手,幻化成各式各樣的美味食物。從視覺刺激、香氣入鼻、送入口腔、咀嚼品嘗、吞下咽喉到進入消化系統,人生最美莫過於此。


相關文章:
1.我愛包子
2.甜蜜的負擔
3.千篇一律年夜飯
4.裁枝記
5.庖丁解魚
6.About Suzi 粟言粟語
7.Eating 粟子貪食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