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廣播】不認不認還須認…〈帝女花〉


不認不認還須認…〈帝女花〉
粟子

「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港星來台發展,不時遭逢才藝表演挑戰,無論青春偶像或實力唱將,多會選唱粵劇戲寶「帝女花」的「香夭」一段,清雋雅致的詞藻、婉轉和諧的音韻與真摯流露的情感跨越語言隔閡,傳遞這段生不逢時的皇家悲劇。「帝女花」講述崇禎帝愛女長平公主與太僕之子周世顯歷經重重考驗的亂世之愛,現今流傳最廣的為唐滌生編寫,任劍輝、白雪仙組織的「仙鳳鳴劇團」於1957年6月在香港首演的版本,兩年後拍成同名電影〈帝女花〉(1959)。不同於傳統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帝女花」的獨特在於國家大義與夫妻情分的糾葛,兩者衝突時所引爆的拉扯正是戲劇張力所在,自身幸福與亡國重擔交織,最終雙雙在定情樹下服毒自盡,以未了深情成全未盡忠孝。
儘管無緣任白令人傾心難忘的舞台演出,幸運仍能透過大銀幕欣賞經典,其中自包括〈帝女花〉。即使礙於片長而多所刪減,仍無損緊湊迭起的劇情,「樹盟」、「香劫」、「庵遇」、「相認」、「迎鳳」、「香夭」環環緊扣。相較廣為傳唱的主題曲「香夭」,更偏好公主駙馬歷劫重逢的「庵遇」一段,只見周世顯不斷旁敲側擊、軟硬兼施要與堅稱不是公主的道姑相認,好言怒語說盡的他意圖自盡,才逼得長平娓娓唱:「唉,郎有千斤愛,妾餘三分命,不認不認還須認,遁情畢竟都更癡情,倘若劫後鴛鴦重合併,點對得住杜鵑啼遍十三陵……」國仇家恨壓身,其實不認比認蘊含更深更濃的痛楚、掙扎與愛戀。


戲曲緣起
「在演完『蝶影紅梨記』後,唐滌生兄曾對我說過,哀情和閨秀戲演得太多了,想在下一屆演一個帶有歷史性的宮闈戲,當時我同意了,我還補述了一句,希望他能找尋到一部人們比較熟悉的歷史題材,使一切都容易考據,使我所飾演的人物造型性格也易於揣摩……」白雪仙在「仙鳳鳴」第四屆演出特刊中提及選擇「帝女花」的始末,不僅是劇團第一亦是唯一的歷史宮闈戲,包裹在大時代流轉中的唯美情愛,展現寬闊的史實美感。雖是最出名的版本,不過這並非是粵劇史上首個「帝女花」,三0年代的「散天花劇團」於1934年10月公演由梁金棠編劇的同名劇碼,由於僅剩殘篇,粵劇學者陳守仁坦言:「今天難以判斷唐氏版本與它的關係。」
談到編寫劇本依循的基礎,唐滌生曾表示部分參考清初黃韻珊編寫的崑劇劇目《帝女花》,但研究者林英傑則認為從內容來看,劇情主線是根據清末民初文人楊圻的《長平公主曲》。其論點在於,黃韻珊撰寫的《帝女花》為頌揚清室厚待坤興(即長平公主)的輸誠之作(公主感激清帝厚賜大恩,唯因病去世,獨留駙馬哀嘆不已),目的在替自己的仕途鋪路;相形之下,唐滌生筆下的「帝女花」是以駙馬、公主愛國殉國、遺臣賣主求榮為主軸,與清廷關係對立,視角和黃韻珊截然不同。關於此點,白雪仙也在近年談起「帝女花」幕後點滴時,提及靈感是來自《長平公主曲》。
「他編劇的才華真令人佩服,拿著簡單的材料,就能編出迂回曲折的戲。」作家邁克引述白雪仙的談話,讚嘆唐滌生將「骨幹不算特別豐富」的故事《長平公主曲》,經過消化融會,成就「使人嘆為觀止的枝枝葉葉」。無論「化零為整」或「大刀闊斧」,善於描寫人物感情世界的唐滌生,總能恰如其分的小題大作或大題小作,以唯美清麗不落俗套的文字緊緊牽引觀眾情緒。「帝女花」的引人入勝,在於寫出心靈相通的契合,不論貴為皇族或流落民間都無損於彼此的真誠愛慕,一如長平公主在「樹盟」最後的唱詞:「亂世姻緣要經風雨,得郎如此復何求?生時不負樹中盟,又何必張惶驚日後?」短短四句道破兩人無懼變化波折、堅守盟約的決心。


戲曲交融
「帝女花」舞台版創下連滿二十四晚的極高賣座紀錄,各報章均刊出對此劇的評論,分析其顯著優點有三:劇情曲折、任白波(任劍輝、白雪仙、梁醒波)台柱演技水平極高、曲詞皆能抒發劇中人悲酸的情感。與黃梅調經典〈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類似,〈帝女花〉的歌曲與情節十分融合,朗朗上口的同時,動人心弦的畫面也浮現腦海,白雪仙笑言:「這齣戲,是唱片唱紅的。」邁克補述:「『香夭』高踞電台流行榜榜首數星期之久,可算粵劇界獨一無二的例子,堅貞的愛情傳遍家家戶戶……」他不諱言「香夭」對港人的非凡價值,並非空泛的藝術造詣、成就貢獻足以涵蓋,而是整個時代的「精神食糧」:「凡得過它恩惠的,都心知肚明。」
不只「香夭」,邁克亦對纏綿浪漫的「庵遇」讚譽非常:「生旦的對唱不但佔盡了長長一首小曲,在粵劇難得一見,而且詞藻之美和情感之流暢,堪稱唐滌生創作生涯的新高峰。」從駙馬再見公主的驚訝懷疑試探,到意有所指的表白明志立誓,盡是勿須言傳的情誼與不言可喻的默契。比起舞台上令觀眾如癡如醉的現場魅力,電影版〈帝女花〉則可細細品味任白的神韻交流,唱詞與演技形成無法磨滅的套裝記憶。


縮減難題
「粵劇改編成電影,如何濃縮一直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雖已較同期粵劇戲曲片考究,自我要求極高的白雪仙對電影版〈帝女花〉的不滿意卻是絕對可以想像,邁克寫到:「因為長度的關係,連『寫表』和『上表』也沒有拍,戲肉欠奉,到喉不到肺,演的和看的都意難平。」濃縮與刪減之間,導演左几以後者為主要方向,刪去「乞屍」、「寫表」、「上表」等段落,固然不影響故事流暢,但相對削弱戲劇跌蕩起伏的精彩度。至七0年代中「雛鳳鳴」重拍〈帝女花〉(1976,吳宇森執導),身為主事者的仙姐便主張盡量使用實景(為「庵遇」專程赴韓國勘景),並恢復前版刪去的情節,事後也直言此版比自己的完善。儘管付出預算增加甚至吃力不討好的代價,依舊堅持做到最好,印證她長年來「鐵面無私」的處世態度:「別人說些什麼,我是不理會的。我的目標是在能力範圍內做出最好的成績。」
為遵循避免悲劇收場的不成文禁忌,〈帝女花〉末了讓殉情的駙馬公主以金童玉女之姿返回天庭,觀眾得以開開心心(至少不是心情沈重)回到現實。不過,對尚沈溺在「香夭」淒美絕倫情境的觀眾而言,這安慰意味濃厚且有幾分牽強的結局倒顯得可有可無。時隔數十年,即使再登舞台的機率微乎其微,自梅豔芳演唱會得到靈感的仙姐,仍有精益求精的想像:「『香夭』一定要淒艶而堂皇,整個台搭了長長的樓梯,宮主長袍拖地,一步一步走上去。死後落花如雨,宮主駙馬定了形,變為含樟樹—『夫妻死去與樹也同模樣』。」肅穆莊嚴的場景,將全劇的愛情史詩氛圍提升至最高。


任白火花
「任姐演罷入場,在後台,我說她『不安於室』,總不會呆在箱位,不是行來行去,就是找人傾偈,最愛不停吃東西。如果很久才輪到她出場,她就在箱位睡覺。輪到她上場,提場一拍醒她,她就立刻十分精神,不會有剛睡醒的樣子,即出場,即入戲。」白雪仙形容任劍輝的演技屬「福至心靈」、「無法度而自有法度」,和凡事較真的她(不斷反覆演練、不容許自己在台上有半次出錯)徹底兩樣,個性差異卻又相互瞭解,演出便是如此天衣無縫。
〈帝女花〉將兩人感情濃郁的文戲盡情發揮,效果正如仙姐的感觸:「演的時候可以整個人投入,由劇情帶動情緒,而且餘韻無窮。」她對任姐演技讚不絕口,回憶「迎鳳」中「三喚公主」一場更是由衷佩服:「她的感情好得不得了……三次都有不同的感情層次。唉,以前我為什麼不跟她多談點戲呢?不過,她懶得要命,談什麼戲,她最喜歡一大堆人圍著她談天說地。」另一段訪談也是異曲同工:「後期她懶起來,真是『開口都唔唱』,她說:『何必太認真呢。都沒有錢。』(沒好氣的笑)但是她一旦唱起來就很認真,很帶感情。」任劍輝的書生形象深植人心,夥拍任何花旦都是恰到好處,但唯獨與白雪仙才能迸發生死相許的浪漫情懷,曾看過任白舞台演出的資深戲迷伍屬梅有番深刻體悟:「她們每一次都好像要把感情傾盡,心也碎盡,碎盡碎盡已無餘剩,真的不明白她倆怎可以每次都傾盡地演下去。」任白舞台上下的真情摯意、相知相惜,令觀眾動容的,又豈止是才子佳人的愛情悲劇。


「『香夭』唱得最滿意的,是七二年『六一八』水災義唱的一次。」別於粉墨登場的舞台和電影,義唱時穿著旗袍化淡妝的任白就是專心一意地唱,簡單直接但異常動人,邁克的文字是最佳詮釋:「只有兩個人,兩把聲音。說到底,那才是最心心念念的罷?」作為經典中的經典,「帝女花」已不僅是感人肺腑的戲劇,亦是文化與記憶的共同傳奇。

參考資料:
1.陳守仁,《香港粵劇劇目初探(任白卷)》,香港:粵劇研究計畫,2005,頁103~108。
2.邁克編,《任劍輝讀本(第二版)》,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04,96、143。
3.盧瑋鑾主編、白雪仙口述,《姹紫嫣紅開遍—良辰美景仙鳳鳴(纖濃本)》,香港:三聯書店,2004。
4.維基百科…帝女花、唐滌生


帝女花(Princess Cheung Ping)
導演:龍圖
執行導演:左几
編劇:唐滌生
演員:任劍輝、白雪仙、靚次伯、歐陽儉、陳好逑、英麗梨、梁淑卿
出品:大成影片公司(香港)
首映時間:1959年6月30日(香港)
附註:由於左几被自由影業(右派機構)列入黑名單,執導影片無法在台星馬等地上映,因此掛名龍圖導演。唐滌生根據清初黃韻珊同名戲曲改編,為「仙鳳鳴劇團」戲寶。
劇情簡介:
樹盟
明朝末年飽受內憂外患,崇禎帝處理國事之餘,亦為二女婚事費心。長女長平(白雪仙)自恃甚高,見國難在即無心遴選駙馬,二公主昭仁(英麗梨)勸胞姐不妨聽從父王安排。大臣周鍾引見太僕之子周世顯(任劍輝)謁見公主,世顯雖是文人出身,但言詞毫不畏懼、英姿煥發,誠意打動長平芳心。長平深覺此人似曾相識、芳心暗許,遂吟詩一首表達情意:「雙樹含樟傍鳳樓,千年合抱未曾休,但願連理青蔥在,不向人間露白頭。」眾人會意,此時狂風大作,昭仁視為不祥之兆,世顯酬詩以明心跡:「合抱連枝倚玉樓,人間風雨幾時休,在天願作比翼鳥,到死應如花並頭。」長平深感世顯厚意,對他傾心非常。

香劫、乞屍
崇禎帝在殿中感嘆誤殺忠臣導致國勢危急,得知長平願與世顯締結連理,便將他封作駙馬。二人尚未成親,闖王李自成眼見將攻破皇城,崇禎為免皇后妃子受賊兵侮辱,先後賜死眾女眷,再召兩位公主上殿。崇禎對最疼愛的長平一度不忍下手,長平本想自我了斷殉國,卻被世顯緊抓紅羅不放……宮內一片狼籍,世顯遭擊昏暈厥,崇禎追殺長平途中,先砍斃昭仁公主,再用劍刺傷長平手臂,以為二女皆死去,毅然於景山自縊。
尚存一息的長平為周鍾所救,經其女瑞蘭(陳好逑)細心調養漸漸康復。瑞蘭得知父兄有意向清廷出賣公主以求官位厚賞,長平欲自殺,瑞蘭阻止後想出權宜之計—趁周氏父子外出,詐說長平不願遭到出賣毀容殉國,實際則移花接木,助她頂替已死道姑匿居維摩庵內。

庵遇、相認、迎鳳、上表
世顯四處尋找公主遺骸年餘,巧遇在維摩庵自稱慧清的道姑,驚訝此人與長平外貌舉止一模一樣,唯對方堅稱錯認。另一面,知悉內情的住持過世,新來住持(梁淑卿)不知公主身份,對她百般刻薄,令長平有苦難言。世顯急急追問,欲與長平復合,幾經哀求,她始終不為所動,直至世顯舉刀自裁,才含淚與駙馬相認。庵內交談不便,長平請世顯夜晚於紫玉山房詳談。
長平滿心期盼與駙馬再聚,未料他竟身穿官服與周鍾父子和清廷御史同來,公主痛斥世顯賣國求榮,欲拔髮釵刺目。見周鍾等人退下,世顯才說出真相,原來他的行蹤早遭監視,加上住持發現慧清實為公主,向周鍾之子道出真相,權衡之下,世顯向清廷提出條件,若清帝答應,他將竭力說服公主。世顯向長平坦告假意降清之計,以換取釋放太子與厚葬崇禎,二人計畫在事成之後,雙雙於定情的含樟樹下殉國。長平感於駙馬忠孝,含淚寫表,由世顯代為呈給清帝。

香夭
長平、世顯重回皇宮,景物依舊人事全非,不禁感慨萬千。大婚之夜,世顯摒去侍婢,與公主在含樟樹下交杯飲毒酒,死後化作一對並頭紅花。兩人原是金童玉女,歷盡人間波折,終於重返天界。

相關文章:
1.瀟灑男人:任劍輝的時裝易服
2.兩個梁兄同一家
3.豈止三笑---唐伯虎與秋香的永恆情緣Ⅲ—豈能缺少任白
4.純純的愛---任白戲寶的純愛體驗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06/21,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
節目摘要:【經典電影回顧】帝女花(1959):至今仍傳唱不止的粵劇經典,最佳拍檔任劍輝、白雪仙精彩演繹明末公主與駙馬的亂世愛情。
播放歌曲:〈帝女花〉主題曲「香夭」任劍輝、白雪仙演唱

本文同時刊登於「戀上老電影…粟子的文字與蒐藏」新聞台
文章網址:不認不認還須認…〈帝女花〉
該處有更多粟子的電影文章可以欣賞唷!

2 則留言:

  1. 精彩的文章,精彩的經典,我想即使是非粵語系的朋友看了您的介紹也會被吸引去探探這朶南國奇花哩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鼓勵!對這部電影喜愛非常,許久前就想撰文介紹,但一直沒敢嘗試,之前終於突破這一步,當然還是寫得普通。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