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五月影圖專欄】空前史詩巨作…〈西施〉


【五月影圖專欄】空前史詩巨作…〈西施〉
粟子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創下賣座奇蹟,不只「梁兄哥」凌波瘋魔台灣,導演李翰祥(1926~1996)更是意氣風發,籌備與〈十戒〉(1956)媲美的史詩巨作〈西施〉(1965)。未料,應該荷包滿滿的東家「邵氏」,對高投資是否等於高報酬充滿懷疑,頻頻向他哭窮。李翰祥直覺立下汗馬功勞,如今要求提高預算卻屢遭推託,與「邵氏」嫌隙日增。
既然難伸大志,李導接受香港「電懋」及台灣「聯邦」挖角,由兩大公司挹注資金,配合公營片廠「台製」全力支援,來台組成「國聯電影公司」。期間,李翰祥引進片廠制度,培植多名本地優秀演員(如:甄珍、秦漢)、編導(如:郭南宏、林福地、張曾澤等)及技術人員,「國聯」僅營運短短五年,卻為台灣影業帶來深遠影響。


除與「邵氏」較勁搶拍的〈七仙女〉(1964),〈西施〉是「國聯」正式創業作。此片不僅展露李翰祥對藝術追求不惜重金的大王性格,更是台灣空前(目前看來也是絕後)的超級製作。
據1966年六月出刊的《電影沙龍》創刊號記載,〈西施〉大小道具三萬件、戰馬八千匹、戰車八百輛、臨時演員十二萬人、底片十二萬呎,花費三百三十四個工作天才拍攝完成,製片成本超過新台幣兩千萬元,換算今日幣值可至數億之譜。身兼老闆與導演身份的李翰祥,對預算的態度與錙銖必較的生意人截然不同,譬如:為如實呈現春秋時期吳越交戰、兩軍對峙的震撼,劇組在台北淡水白沙灣搭建豪華宮殿「禹王廟」,經費比棚內搭景高出數倍;為求逼真雪景,二話不說前往韓國,雖然場地、住宿由當地「申氏電影公司」支援,卻得以〈西施〉的韓國版權作為交換。
演員方面,越王句踐與西施分別由趙雷、江青擔任,前者素有「皇帝小生」雅號,以〈江山美人〉(1959)的正德皇形象馳名影壇;後者則是李翰祥自「邵氏」帶來的年輕女星,她具有深厚的舞蹈根底。一場西施在「響廊」(即樓梯下方裝有簧片及共鳴甕,腳步振動簧片就會發出聲響)跳翻袖舞的畫面,動作輕盈優美之餘,腳下亦傾洩清脆旋律,將中國宮廷的雅典逸趣展現至極。其實,角色確定初期,媒體或觀眾多認為江青外貌並不出眾,飾演絕色西施能否稱職,但電影上映後,江青的曼妙舞姿和稱職演技,使類似質疑消失無形。


耗時費力的〈西施〉,首映時分成兩集播放。電影叫好叫座,在北市創下五百六十萬的該年首位佳績,後更囊括第四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李翰祥)、最佳男主角(趙雷)等五項。然而,春風得意的背後,卻因拍攝時投入過高資本無法回收,導致背負龐大債務,為「國聯」的短命種下遠因。
回顧〈西施〉的嚴重超支,與李翰祥的藝術家性格關係密切,即可以為了品質一再重拍,不似在商言商的老闆對預算管制森嚴。也就是說,李翰祥創辦的「國聯」雖以好萊塢的片廠式經營為目標,但他本人卻對電影以外的實務管理認知有限,使收支預估和財務周轉遭遇難題。


〈西施〉無論幕前幕後均為一時之選,從金雕玉砌的皇宮、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到句踐臥薪嘗膽的動人情節,即使現在看來仍相當震撼。當然,〈西施〉不只是李翰祥理想的實踐,也蘊含國民政府「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反攻復國願望,凸顯電影在娛樂外所須承載的政治責任。

參考資料:
1.《聯合報》1965年8月1日~1965年12月27日,相關報導共三則。
2.焦雄屏,《改變歷史的五年—國聯電影研究》,台北:萬象圖書,1994。
3.陳煒智,「李翰祥的造景造境美學手法」(檢索日期:2009年4月)

本文同時刊登於:
1.高雄電影圖書館空前史詩巨作…〈西施〉」三月份月訊紙本
2.電影瘋‧瘋電影【台灣戲夢】空前史詩巨作…〈西施〉
3.戀上老電影…粟子的文字與蒐藏【台灣戲夢】空前史詩巨作…〈西施〉

5 則留言:

  1. 光看佈景,似乎沒見過國片有這種架勢。
    有出過dvd片嗎?

    回覆刪除
  2. amo:
    多年前曾找到VCD版本,畫質不佳。國聯並未如邵氏、電懋將影片重新發行,加上公司已結束多時,想找其出品的影片難度頗高。

    回覆刪除
  3. 謝謝你的資料!

    既然如此,我去奇摩拍賣看看有沒有人割愛。

    回覆刪除
  4. amo:
    祝福您能夠找到。期待日後電影資料館或相關單位能找到這部電影的清晰拷貝,透過大銀幕播放,體會李大王營造的恢弘氣勢。

    回覆刪除
  5. 期待什么时候可以一睹影片芳容!谢谢粟子介绍。jxjmw2001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