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四月影圖專欄】天才與伯樂…〈魯冰花〉
【四月影圖專欄】天才與伯樂…〈魯冰花〉
粟子
「今天大家都說他是天才,在他還沒有得獎以前,只有郭雲天老師說他是天才。」〈魯冰花〉(1989)片末,古茶妹(李淑楨飾)代因營養不良過世的弟弟阿明(黃坤玄飾)接下「世界第一」的獎狀,她以輕柔稚嫩的聲音,點出所有人心照不宣的昨非今是……明明還是看不懂阿明的畫,只因為得了國外大獎,一切就變得不一樣!透過電影,觀眾依循戲劇性的善惡黑白,看清箇中荒謬;只是回到現實,類似的盲點卻不曾消失,一如點出這層意義的〈魯冰花〉,或多或少也得透過國內外影展獲獎的口碑,作為提升票房的誘因。
其實,相較片中對台灣教育制度、貧富差距、政治生態等社會各層面的批判,當時還是小學生的童星李淑楨、黃坤玄表現最是搶眼。他倆以清脆稚嫩的聲音唱著「魯冰花」的神情,收放自如又不世故的純真演技,不僅賺取不少眼淚,也是影片至今仍為人難忘的最大功臣。
〈魯冰花〉改編自鍾肇政首部長篇小說《魯冰花》(1962),楊立國導演、吳念真編劇。故事描述茶妹、阿明的母親操勞過度病逝,全家就靠父親(林義雄飾)租地種茶為生,兩人雖然只是小學生,卻已懂得分擔家計,利用假日到附近茶園打零工。阿明很喜歡畫畫,但因為用色大膽、構圖天馬行空,總輸給中規中矩的村長(陳松勇飾)之子林志鴻(陳維欣飾)。遷調至此的年輕美術老師郭雲天(于寒飾)對阿明的畫非常欣賞,認為是可造之材,挑選他加入美術班,更計畫讓阿明取代志鴻參加全縣美術比賽,無奈遭其他老師反對而作罷。
希望落空的阿明因肝病暈倒,出院後又得知志鴻獲得亞軍、郭老師調職,哀傷燒去畫作後去世。阿明下葬不久,鬱鬱寡歡的茶妹突然被記者包圍,原來郭老師將阿明繪製的「茶蟲」送至國外參展,贏得「世界第一」的殊榮。來到阿明墳前,父親悲痛將獎狀丟進火推,山谷間迴盪著「魯冰花」的歌聲……
由於1985年廢除最佳童星獎項,使當時年僅十一歲的李淑楨,成為金馬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最佳女配角得主。回顧整部電影,她的戲份雖不若黃坤玄吃重,卻成功詮釋扶持照顧的綠葉角色。登台領獎時,李淑楨邊哭邊背出事先寫好、萬無一失的感謝詞,直到近年,已結婚生子的她才說出當年成為「天才童星」的幕後辛酸,苦情可比茶妹。「爸爸愛賭博,我八歲開始就被逼拍戲還債。」對比百萬債務,李淑楨拍〈魯冰花〉的六萬元酬勞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她苦笑自嘲,真情流露的阿明去世片段,實際是被債權人迫得喘不過氣,才會哭得那麼慘!
〈魯冰花〉獲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李淑楨)、最佳電影插曲(陳揚)外,亦入選柏林影展兒童電影競賽項目,放映時,不只兒童評審又哭又笑,連成人也很受感動。佳評如潮的〈魯冰花〉最終卻與首獎擦身而過,僅奪得第三獎,造成此結果的青少年評審表示:「電影的悲劇片尾會影響小朋友的心理發展,哭哭啼啼之餘,難以預估其後遺症。」導演楊立國受訪時坦言,當初拍片時為了「商業考量極多」,因此加入許多「灑狗血」的煽情戲,若早知會參加國際影展,或許會拍出另一種風貌。
不講教條道理、沒有好萊塢式的爆點結局,〈魯冰花〉以歌聲、浪花開啟,又以同樣的方式作結,相互呼應、餘韻悠長。每一次看〈魯冰花〉,總難免為小姊弟「為窮所困」的命運嘆息,同時深覺自己也陷入人云亦云的迷思,而茶妹不更意流露的超齡眼神,更映照出現實世界的無助與無奈。
參考資料:
1.《聯合報》1989年4月25日~1969年12月29日,相關報導共九則。
2.吳起綜,「魯冰花姊弟 重逢相擁而泣」,2005年11月19日。
3.小秋,「魯冰花:為貧寒的農民吶喊」
4.魯冰花:黃坤玄與李淑楨
本文同時刊登於:
1.高雄電影圖書館「四月份月訊」紙本
2.電影瘋‧瘋電影「【台灣戲夢】天才與伯樂…〈魯冰花〉」
3.戀上老電影…粟子的文字與蒐藏「【四月影圖專欄】天才與伯樂…〈魯冰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