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廣播】小小星光…胡蓉蓉、張小燕、小彬彬
小小星光…胡蓉蓉、張小燕、小彬彬
粟子
隨著小小彬爆紅,不少懷抱星夢的家長紛紛「見賢思齊」,為不過五、六歲、甚至牙牙學語的子女報名選秀會,現場淚水哭鬧齊飛,亦不乏台下比台上更費勁拼命的精彩鏡頭。本以為奇景僅限寶島,直到看到無綫電視翡翠台「星期二檔案」製作的「小小星光」專輯(2010年7月6日播出),才知香江也掀起一股「萬寧妹妹」風潮!五歲的王允祈以童音說出:「我有少少鍾意咗佢。」俏皮稚嫩的畫面瞬間征服全港,人氣急速飆升,獲得無綫廣告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主角獎,各式邀約似雪片飛來,作實名利雙收。
和小小彬的父親小彬彬類似,「萬寧妹妹」的父母也遇上「把孩子當搖錢樹」的追問,面對「司馬昭式」的陷阱題,高EQ的星爸星媽沒有絲毫不悅,而是反覆說著會替女兒過濾、愛惜羽毛。有趣的是,當記者問小允祈上次拍廣告開不開心,忙著塗鴉的她坦白答:「開心,小小囉!我不鍾意拍這些……因為太悶了,晚上才回家。(白天拍會不會好一點?)(搖搖頭)很快就入夜了!」
兒童演員的需求量不似成人,但幾乎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位天才童星。放眼百年電影,腦海浮現三位典型「少年得志」的代表,分別為胡蓉蓉(1929~)、張小燕(1948~)及小彬彬溫兆宇(1979~)。透過他們的人生歷程,或許能給正欲(已經)投身「花花世界」的小朋友及其父母一些啟示,畢竟「天真可愛」只是一時,人生路長,誰也不能阻止孩子長大……
時光回溯至三0年代中,最知名的童星莫過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1928~),能歌擅舞的她擔綱多部歌舞電影主角,鋒頭一時無二,更是以孩童身份領取奧斯卡金像獎殊榮的第一人。有為者亦若是,上海也有位胡蓉蓉躍上銀幕,同樣在〈壓歲錢〉(1937)裡頂著捲髮、既唱又跳。導演張石川唯恐觀眾不知用心,特地藉男主角龔稼農之口,讚美表演踢踏舞的融融(胡蓉蓉飾)是「中國的秀蘭‧鄧波兒」!
胡蓉蓉祖籍江蘇宜興,五歲考入上海索考爾斯基芭蕾學校,演出「天鵝湖」、「火鳥」等歌舞劇。隔年,哥哥胡心靈自日學成歸國,亟欲一展才華的他,在父親的支持下成立「上海文化影業公司」,並開拍從影首作〈父母子女〉(1935)。電影不只牽起胡心靈與女主角龔秋霞的美好姻緣,也讓妹妹步入水銀燈下,成為觀眾熟知的「小天使」。幾年間,胡蓉蓉儼然是上海知名度最高的小女孩,「第一代影后」胡蝶結婚時也邀請她擔任花童。回顧胡蓉蓉的童星生涯,以「明星」出品的社會悲喜劇〈壓歲錢〉最為知名,片中與龔秋霞一段合作無間的樓梯舞,展現超齡節奏感。之後,再陸續拍攝〈桃色新聞〉、〈歌兒救母記〉(1938)、〈小俠女〉等,多依循哥哥導戲、嫂嫂主演的模式。
雖然電影佔去不少時間,也得撥空為戲學習爵士、踢踏等流行舞步,忙碌的胡蓉蓉並未放鬆精進芭蕾舞藝。年歲漸長,她漸漸減少外務,將重心轉至專業,畢業後加盟芭蕾舞團,身份由學員晉升為演員。十九歲,參與由嫂嫂龔秋霞主演的〈四美圖〉(1948),這是她演出的最後一部電影。揮別銀色絢爛,胡蓉蓉轉而從事芭蕾編導和教學工作,先後在上海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行知學校、上海舞蹈學校等任教師,亦進修傳統戲曲舞蹈和民間舞蹈,為芭蕾藝術尋求中國式發展。1964 年,參加編導樣板戲芭蕾舞劇「白毛女」;1982年,改編創作芭蕾「雷雨」、「紅色娘子軍」等,協同舞團赴國外演出。1979年至1984年,於「上海芭蕾舞團」擔任團長,陸續接任「上海舞蹈學校」副校長、顧問及名譽校長等職務,現已退休。
談到張小燕,腦海立即浮現「綜藝大姐大」的金字招牌。實際上,從早期「銀河璇宮」的妙趣短劇,奠定主持一姐地位的「綜藝一百」、「週末派」,首個以動物為主題的資訊綜藝「頑皮家族」,造就「超級比一比」、「超級任務」單元收視熱潮的「超級星期天」,挖掘名人內心的談話性節目「小燕有約」,乃至今日讓「大人痛苦、小孩痛快」的「百萬小學堂」……無庸置疑,十成十的台灣觀眾都認識張小燕與她別具一格的爽朗笑聲。不過,當「小燕姐」還是「小燕妹妹」的時候,已憑著〈歸來〉(1958)、〈苦女尋親記〉(1958)及〈天倫淚〉(1960)連續三屆榮獲亞洲影展最佳童星獎,年紀輕輕攀上高峰。
張小燕生於上海,隨父母來台,父親任職國防部康樂總隊,她耳濡目染,自然而然接觸歌舞表演。六歲參加全省舞蹈比賽得冠,照片登上報紙,因此被〈聖女媽祖傳〉(1955)劇組相中,請她飾演女主角周曼華的童年,電影十分轟動,張小燕也由此進入演藝圈。未幾,加盟台灣最大的公營片廠「中影」,為公司最重用的王牌童星,除主演〈歸來〉等系列以孤兒為主題倫理片,亦分別在港(電懋)台(中影)合作片〈關山行〉(1956)及「電懋」單獨出品的〈姊妹花〉(1959)飾演周曼華的女兒與葛蘭的妹妹,為一線紅星配戲。
揮別燦爛的小學時期,步入中學的張小燕參演「碧血黃花」等多齣富愛國意識的舞台劇,十九歲時以「音容劫」獲第八屆文藝獎章及最佳女主角獎。儘管演技依舊,她也無可避免遭逢「有小而大」的尷尬處境,青黃不接的空檔,多扮演女主角妹妹、男主角前女友一類潑辣搞笑的角色,和小時的順遂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張小燕的獨到之處在於「懂得長久經營演藝生命」,她未因留戀過去美好、裹足不前,反倒努力開拓屬於「這個年齡」、適合自己的路線,短劇、主持、成立廣播電台、擔任電視台總監、經營唱片公司……進一步建立豐沛多元的事業版圖,成就活躍娛樂圈超過半世紀的長青神話。
「我不是愛錢的把拔!」自從兒子以偶像劇「下一站,幸福」(2009)一炮而紅,通告應接不暇,類似質疑從沒放過小彬彬。「星星知我心」(1983)風靡全台的當下,大概誰也沒料到可愛的小彬彬竟會生出激似自己、又有幾分青出於藍的小小彬,不愧是虎父無犬子。
小彬彬的家庭雖與影圈毫無關係,但母親卻對兒子從小展現的表演慾深具信心,不時留意機會。1982年,導演林福地在「再見阿郎」(1982)叫好叫座後立刻開拍續集「又見阿郎」(1982),劇中需要一個四、五歲的小孩演出女主角的兒子,便透過電視公開徵求演員。溫母錯認實歲為虛歲,帶著不滿三歲的小兆宇應徵,本來導演嫌太小,但聽到他說:「媽媽,我們不是要來演戲嗎?」直覺是可造之才,加上試戲時毫不怕生,真情流露地撲向第一次見面的「媽媽」懷裡,讓林福地當場決定錄用。「又見阿郎」上檔,由溫兆宇飾演的小彬彬果然大受歡迎,不只讓戲從原本的五集追加至二十五集,劇中角色的名字也成為他的藝名。隔年,大出鋒頭的小彬彬,一舉創下年紀最小的金鐘獎入圍者、得獎者兩項紀錄,被媽媽抱上台的他手握「電視兒童演員獎」,懵懵懂懂吐出「謝謝」兩個字。
不久,林福地籌拍以母子親情為主題的電視劇「星星知我心」,五個小童星在他的調教下,楚楚可憐溢於言表,林導不諱言劇情旨在「感人肺腑」,生離死別果真帶來持續衝高的收視率與一再重播的超高人氣。印象裡,除了吳靜嫻時而發作的胃痛(抱著肚子、滿頭大汗,痛得厲害時還在地上打滾),就屬小彬彬最搶鏡頭,他總是非常自然,表情、反應恰到好處,既有戲劇效果又沒有丁點「油」,真是人見人愛。不僅台灣一地,「星星知我心」也在東南亞引爆空前佳績,小彬彬被冠上「超級童星」頭銜,從而擠身大銀幕,作品包括:〈全家福〉(1984)、〈大小不良〉(1984)、〈兩隻老虎〉(1984)、〈恭喜發財〉(1985)、〈天生寶一對〉(1985)、〈天生一對〉(1985)、〈歡樂龍虎榜〉(1986)等,與許冠傑、曾志偉、泰迪羅賓、許不了等喜劇泰斗攜手搞笑。三年間,秀場、電影、登台......小彬彬天天當空中飛人,遊走港台新馬各處,至入讀小學一年級,才逐漸自銀幕淡出。
近年,長大的小彬彬受訪時坦言,小時根本沒念幼稚園,只去過開學與畢業典禮,平日都由家教一對一上課,其他時間都在演戲。他笑言母親根本不知道兒子有多值錢,負責秀場的人前來詢價,媽媽怯生生比了一個五,心想:「五千,會不會太多?」沒想到對方爽快答應,回頭送來五萬,類似事件不一而足,不難想像小彬彬走紅程度。
三0年代下半,流浪都市的「野孩子」葛佐治,因為混血外貌(生父為西班牙人)和機靈反應,被帶進「聯華」作童星,以講述流浪兒悲慘宿命的電影〈迷途的羔羊〉(1936)廣受喜愛。導演吳永剛認為葛佐治:「面相雖不如黎鏗可愛,年齡也較大,但更懂事,而且演戲感情真摯,是個有前途的兒童演員。」可惜他成名後不求精進演技,反而沾染惡習,甚至被吳導痛斥「自甘墮落」。抗戰爆發,葛佐治逃往香港,僅接演一部粵語片〈血浴殘花〉(1942),最終於香港淪陷時餓死街頭。葛佐治的際遇部分與時代背景有關,但不可否認他自己也有責任……
童星總有一天會長大,而「變成大人」的他們,多數很難重現小時榮景,於是得試著忘記部分曾經的榮耀,找尋屬於現在和未來的道路。一如紅得發紫的秀蘭‧鄧波兒,觀眾無法接受「小寶貝不復存在」的事實,促使她轉換跑道從政,以童星時的成就做為推動國際外交的助力。有幸成為「大眾的小情人」、「兒童崇拜的偶像」自是上天恩賜的禮物,如何善用而不忘記本心、不迷失自我,或許是「小小星光」享受明星光環的同時,也得提前面臨的人生課題。
參考資料
1.沈寂,《上海電影》,上海:文匯,2008。
2.林意玲,「彬彬,謝謝!」,《聯合報》第三版,1983年3月27日。
3.台灣電影筆記,「人物特寫:張小燕」,2005年11月14日。
4.瀧江秋月,「專輯:小彬彬經典電影集」,2009年12月23日。
相關文章:我們的小天使…胡蓉蓉與〈壓歲錢〉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08/19,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
節目摘要:從瀰漫台灣的童星夢,談小童星的演藝成就與未來人生路。
播放歌曲:連續劇「星星知我心」同名主題曲(蔡幸娟演唱)
本文同時刊登於「戀上老電影…粟子的文字與蒐藏」新聞台
文章網址:小小星光…胡蓉蓉、張小燕、小彬彬
該處有更多電影文章可以欣賞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