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廣播】N棲才女…張艾嘉、伊能靜


N棲才女…張艾嘉、伊能靜
粟子

今日流行把男人(女人)分為草食與肉食,除去對愛情的態度,其實也可用來形容對事業企圖。草食者默默耕耘、謹守本分,把自己的事處理得有條不紊,即便心有餘力,也未必挑戰更複雜困難的工作;肉食者則恰恰相反,不斷拓展領域,能力所及即是觸角所及,看在別人眼裡真是「無所不能」。
動物吃草吃肉是天性使然,人類屬草屬肉亦是個性使然,這套理論不只用來衡量身邊親友,凡事攤在陽光下的明星也是很好的類比對象。寫到這,想起兩位橫跨歌手、演員、主持、作家、舞台劇、編劇……N棲的廣角才女張艾嘉(1953~)與伊能靜(1969~),兩人從不劃地自限,熱中嘗試各種可能,不斷擴大涉獵範圍。她們在我眼中很肉食,肉食得令人佩服。


出生台灣嘉義的張艾嘉,祖籍山西五台,父親為空軍軍官,外祖父魏景蒙歷任新聞局長(1966~1972)、中央通訊社社長、電視台製作兼主持。就讀台北美國學校時,經好友介紹至空軍廣播電台演唱,後轉入電視,於「中視」的「每日一星」演出短劇而打開知名度。十九歲自校畢業、赴港發展,經導演羅維引薦加盟「嘉禾」,簽訂五年基本合約,主演動作片〈龍虎金剛〉(1973)、〈飛虎小霸王〉(1973)、〈黃面老虎〉(1974)、〈小英雄大鬧唐人街〉(1974)等。隔年提早解約返台,持續在電影圈發展,陸續主演〈香港超人〉(1975)、〈門裡門外〉(1975)等,憑瓊瑤原著、李行執導的〈碧雲天〉(1976)獲第十三屆金馬獎女配角及第二十二屆亞洲影展演技特別獎,晉升新生代實力女星之列。
張艾嘉的可塑性高,古裝時裝皆宜,片種遍及文藝、愛國、奇情、動作甚至黃梅調都可勝任,名作如:〈八百壯士〉(1976)、〈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波斯夕陽情〉(1977)、〈山中傳奇〉(1979)、〈瘋劫〉(1979)、〈金枝玉葉〉(1980)、〈飛虎小霸王〉(1981)等。同時,她在台視主持「幕前幕後」等節目,赴美參與電視劇「風流醫生俏護士」,亦接觸導演領域,接替車禍過世的屠忠訓拍攝〈某年某月的某一天〉(1981)。
八0年代,張艾嘉將事業重心轉往香港,與麥加合作的〈最佳拍檔〉(1982),剽悍女警官角色深植人心。除賣座長紅的警匪笑鬧片,也參與探討女性家庭、友情、事業的時裝片及新浪潮電影。同一時間,她在多部電影擔任監製、導演及編劇,執導作品都從女性視角出發,與當時強調男子氣概與兄弟義氣的港產動作片截然不同。九0年代中期逐漸減少片量,但每年都會有新作品,此時期參與電影包括:〈台上台下〉(1983)、〈海灘的一天〉(1983)、〈八番坑口的新娘〉(1985)、〈最愛〉(1986,導演編劇主演)、〈黃色故事〉(1987,導演)、〈阿郎的故事〉(1989)、〈人在紐約〉(1989,又名三個女人的故事)、〈廟街皇后〉(1990)、〈莎莎嘉嘉站起來〉(1991,導演監製編劇主演)、〈夢醒時分〉(1992,導演編劇)、〈飲食男女〉(1994)、〈新同居時代〉(1994,導演編劇主演)、〈少女小漁〉(1995,導演編劇)、〈今天不回家〉(1996,導演編劇)、〈美少年之戀〉(1998,監製)、〈心動〉(1999,導演編劇主演)、〈地久天長〉(2001)、〈想飛〉(2002,導演編劇)、〈海南雞飯〉(2004)、〈20、30、40〉(2004,導演編劇主演)、〈一個好爸爸〉(2008,導演)等。
自二十三歲得到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張艾嘉的演技已是有目共睹,數年後,不滿三十的她以〈我的爺爺〉登上第十八屆金馬影后,實至名歸。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最愛〉,更獲金馬獎八項提名,單張艾嘉一人就入圍最佳導演、編劇和女主角三項,為評審團對她幕前幕後的全面肯定,她最終以〈最愛〉奪下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雙料影后。邁入九0年代,張艾嘉接連以〈少女小漁〉、〈今天不回家〉(與李崗合作)連莊亞太影展最佳編劇,再憑〈心動〉拿到第十九屆金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未幾又以講述母子親情的〈地久天長〉,同時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金紫荊獎的最佳女主角獎……票房穩定、獎聲不斷,張艾嘉的演藝旅程可謂繽紛耀眼。
活躍大銀幕之餘,歌手出身的張艾嘉也出版數張專輯,不似電影產量豐富,但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最知名的莫過1981年「滾石唱片」發行的「童年」,現在仍傳唱不止的同名主打歌,即是由她當時男友也是知名音樂人的羅大佑作詞譜曲。張艾嘉之後又發行三張專輯「忙與盲」(1985)、「你愛我嗎」(1986)及「愛的代價」(1992),同樣頗受歡迎。


伊能靜本名吳靜怡,台北出生,母親楊淑婉(藝名藍茜)曾為群星會歌星。幼時父母離異,母改嫁日籍丈夫,她取日本名伊能靜江(隨繼父姓)。伊能靜在香港受小學教育,中學入讀東京中華學校,於日本女子關東學校畢業,由於上述經歷,使她能說流利的國語、粵語、日語和英語。
1986年,十七歲的伊能靜回到台灣,加入劉文正的「飛鷹製作公司」,和方文琳、裘海正組成團體「飛鷹三姝」出道。不同於多數寄望長久經營的組合,「飛鷹三姝」是一同將旗下歌手介紹觀眾的操作手法,她們除合唱「有你有我」、「年輕的心」等,部分為個人獨唱,三人名氣漸增,團體就宣告解散。伊能靜單飛不久,即以「十九歲的最後一天」(1988)、「我是貓」(1988)專輯豎立日式少女風格,爾後陸續發行「悲傷茱麗葉」(1989)、「落入凡間的精靈」(1990)、「遊戲」(1992)、「流浪的小孩」(1993)更建構專屬她的可愛華麗公主形像。不只演唱,伊能靜自「有你有我」合輯就參與歌詞創作(後亦填曲),一直持續至今。
九0年代中,導演侯孝賢相中伊能靜的清新氣質,挖掘演出〈好男好女〉(1995),成為跨足電影演員的開端,她也因此片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其後,伊能靜參與〈南國再見,南國〉(1996)、〈國道封閉〉(1997)、〈海上花〉(1998)及英國導演彼得格林那威執導的國際合作電影〈八又二分之一的女人〉(1999)。與此同時,她的專輯曲風也由夢幻女孩轉為輕熟獨白,包括:「下大雨了,春花開了」(1995)、「自己」(1996)、「我很勇敢」(1999)、「關不住」(2001)、「春暖花開」(2010)等。不僅演出電影、電視劇、舞台劇,伊能靜也主持節目,她擅長文字創作,除填詞寫曲,亦出版《為愛而生》(1998)、《生死遺言》(2002)、《生生世世》(2004)、《愛的練習本》(2007)等暢銷文學創作。2002年,伊能靜與相戀十三年的庾澄慶步入禮堂,聯手創作的歌曲「春泥」更成佳話,一度是眾人稱羨的王子公主最終章,惜兩人於2009年宣告離異。


小時偶像風潮席捲,寫畢業紀念冊時必備「我的偶像」,有趣的是,當年誰都可以,就只有填伊能靜的幾位,會惹來「你怎麼喜歡她」的白眼挑釁。坦白說,那時對伊能靜的好惡很兩極,喜歡的很喜歡(會唱歌長得漂亮有才華)、討厭的很討厭(做作裝可愛自命有才華)……她也是「藝人出書」的先驅,只是走得太快,1990年出版的《落入凡間的精靈》不時成為記者和部分對她不友善觀眾的笑柄。偶然與粟媽談起小時這段「伊能靜體悟」,她思索片刻:「就和我年輕時的張艾嘉異曲同工!」別的女明星專注演戲時,她又是唱歌又是導演又是編劇,弄得好不熱鬧。多才多藝引來「廣而不精」的批評,加上與演藝圈有關係密切的家世背景,很難不惹「裙帶關係」的質疑。
隨著時間過去,兩位皆以持續創作證明真才實料。如文章開頭所說,涉獵廣泛確是肉食女天性,不可能放棄天賦、不可能只走一條安穩路,儘管難免招致批評(嫉妒),所幸她們絕對頂得住……

參考資料:
1.台灣電影筆記…伊能靜、張艾嘉
2.百度百科…張艾嘉
3.維基百科…伊能靜、張艾嘉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07/22
節目摘要:
2010年7月22日首播,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朋友們有空不妨點閱收聽,非常感謝!
1.兩代明星比一比:張艾嘉VS伊能靜(歌手演員作家......N棲才女)
2.經典電影回顧:醜女無真情?改編自民間故事的五種版本〈鍾無艶〉
3.華人影展面面觀:第十五屆金馬獎首度「現場開獎」
播放歌曲:
1.愛的代價:張艾嘉演唱
2.如果一個女人:鄭秀文演唱、〈鍾無艶〉中文版主題曲
3.汪洋中的一條船:余天演唱、獲第十五屆金馬獎多項大獎的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同名主題曲

本文同時刊登於「戀上老電影…粟子的文字與蒐藏」新聞台
文章網址:
1.N棲才女…張艾嘉、伊能靜
2.沒有美貌、沒有愛情…〈鍾無艶〉
3.現場開獎初體驗…第十五屆金馬突破
該處有更多電影文章可以欣賞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