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廣播】娛樂父子…王天林、王晶


娛樂父子…王天林、王晶
粟子

「我十八歲左右,跟爸爸就可以好像好朋友般溝通了……。跟爸爸的關係對我後來的創作有很大的影響,我寫父子關係遠比母子關係來得多。」導演王晶(1955~)談起父親、亦是同行前輩的王天林(1928~2010),坦言「爸爸並非真正的師傅」,而自己也「真的不是他的徒弟」。儘管風格大異其趣,但兩人總能開誠布公地交換意見,復以血濃於水的基因加持,不僅想法上有共通之處,王晶亦表示「對爸爸蠻欣賞的」。更重要的是,父子都將電影的娛樂與票房價值擺在最先,不畫大餅不打高空,一如王天林老實誠懇的告白:「我對電影的抱負很簡單,就是為了錢,而自己賺錢的方法只有一樣,就是會拍電影。」畢竟無論佳評再如潮、獎項再閃耀,還是賺進口袋最實在。
「兒子,電影是不用讀的,看就行了,你到片場去看幾個月,便什麼都懂,只要你真的有這個心。」王晶入大學時,向父親提出畢業到英國讀電影的願望,沒想到竟碰了軟釘子。只讀過小學的王天林笑言兒子至今仍為此不平,但他始終認為電影是門需要親身體驗的行業—與其花費時間啃理論,倒不如實際操作進步更快。「為什麼你兒子拍的戲那麼下流?」王晶的電影常見「屎尿屁」等台詞,不是搞笑就是情色,父親沒被記者直白的問題激怒,而是條理答:「問題是他拍的東西有人愛看,……就是因為你們喜歡,他就繼續拍,繼續低俗、粗俗下去。等到他賺夠了錢,有本領去拍藝術片時,你自然會對他另眼相看。」曾憑〈家有喜事〉(1959)獲亞展最佳導演殊榮的王天林對此深有體悟,就像他引用兒子的吐嘈:「得了獎又怎樣?後來還不是要到電視台去工作?」好與壞、褒與貶,很多時候真的只需付諸一笑。


「年輕人,勤懇最重要,人家不做的,我去做,做服裝的不做我去做,做道具的不做我又做,誰不做,就由我來做。」從燈光助手、場記、副導演到攀上導演椅,王天林始終秉持多做多賺的精神,全盛時期,一年拍二十四部稀鬆平常,粵語片、廈語片、潮語片、國語片無所不接,總執導數甚至突破四百!沒有同期碩彥易文、陶秦、唐煌乃至秦羽、汪榴照、張愛玲的高學歷,因戰亂家貧被迫輟學的王天林信仰勤能補拙,用盡心思自修學習,肯吃虧吃苦,最終成為實力賣座兼具的名導。口中從無鴻鵠大志,卻是腳踏實地為生計打拼的「娛樂公務員」,籌備拍攝交貨一氣呵成,作品保持穩定水準,一切以觀眾的口味為依歸。
「只看見一個小胖子走進片廠,穿著背心短褲,蹲在攝影機前,我心想這是誰呀?」雷震回憶初見王天林的場景,沒有派頭架子或捉摸不定的藝術家脾氣,三言兩語點出他的與眾不同。由阿肥、肥哥哥到天林叔;場記、導演到演員,王天林做盡影圈大小事……他不諱言是「為生計」,但就是這樣不浮誇的志願及與人為善的處世態度,才能在五顏六色、臥虎藏龍的銀色世界做得長久,一如葛蘭的讚賞:「我覺得他現在有福氣是因為他做人好。」


王天林祖籍浙江紹興,上海出生,十歲喪父,隨從事電影製片的叔父王鵬翼來港,入培正中學就讀,未幾因日軍襲港停學。香港淪陷,輾轉逃難至桂林貴陽,在戲院謀得雜工差事。1947年返港,正式接觸電影行業,最初擔任錄音助手,再學習沖印、剪輯等技術,兼做場記、助導、副導演等職,首部執導電影為粵語武俠片〈峨眉飛劍俠〉(1950),當時年僅二十二歲。市場反應頗佳,成為各公司爭相聘請的後起之秀,作品包括:〈花王之女〉(1950)、〈江湖奇俠〉(1950)、〈荒江女俠大破蜈蚣陣〉(1951)、〈雌雄雙俠〉(1951)、〈女俠一丈紅〉(1952)、〈歌唱方世玉打擂台〉(1952)、〈黃飛鴻義救海幢寺〉(1953)等數十部。
五0年代中,受粵語影壇發起「清潔運動」影響,神怪題材的武俠片遭到抵制,專拍這類片種的王天林受池魚之殃,選擇轉往國語片任副導演。因認真負責、工作能力強、勤快不計較,得到多位一線導演信賴,一時間片約繁忙,圈內人稱「副導演王」。獲「新華」老闆張善琨拔擢,與王天林聯合掛名導演〈桃花江〉(1956),造就歌唱片熱潮,他由此在國語片闖出名號,陸續拍攝〈那個不多情〉(1956)、〈葡萄仙子〉(1956)、〈阿里山之鶯〉(1957)、〈風雨桃花村〉(1957)、〈百花公主〉(1959)、〈多情的野貓〉(1960)等。與此同時,亦繼續接拍潮語、廈語、粵語片,如凌波在廈語片時期(藝名小娟)的名作〈番婆弄〉(1958)、〈翠翠姑娘〉(1959)等。
赴泰國拍〈地下火花〉(1958)期間,經宋淇介紹加盟「電懋」,展開電影生涯的黃金期。王天林在此完成許多出色作品,如贏得第七屆亞洲影展(1960)最佳導演、編劇(汪榴照)和女主角(尤敏)的〈家有喜事〉(1959),其餘影片尚有:〈鐵臂金剛〉(1960)、〈野玫瑰之戀〉(1960)、〈殺機重重〉(1960)、〈翠樓春曉〉(1960,粵語)、〈遊戲人間〉(1961)、〈火中蓮〉(1962)、〈教我如何不想她〉(1963,與易文合導)、〈小兒女〉(1963)、〈啼笑因緣〉(1964)、〈深宮怨〉(1964)、〈金玉奴〉(1965)、〈鎖麟囊〉(1966)、〈蘇小妹〉(1967)、〈決鬥惡虎嶺〉(1968)、〈紅梅閣〉(1968)、〈太太萬歲〉(1968)、〈神經刀〉(1969)、〈異鄉客〉(1970)等,歌舞喜劇、文藝愛情、親情倫理、武俠動作、古裝黃梅調、驚悚懸疑無所不包。其中,以港滬文化隔閡為題材的「南北系列」—〈南北和〉(1961)、〈南北一家親〉(1962)、〈南北喜相逢〉(1964),更打破語言限制,首開國粵語演員同台合作風氣,創下極高票房紀錄。1970年離開「國泰」(電懋於1965年改組為國泰),曾赴台執導〈山東老大〉(1973),「新聯」出品的〈鬼馬智多星〉(1979,導演王濤即王天林)為他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
七0年代初,影圈陷入低潮,曾陷入十七個月無工可開的窘境。1973年,經鍾景輝介紹加盟香港無綫電視台(TVB),轉向小銀幕發展,擔任電視劇總監,監製並編導「啼笑因緣」(1974)、「董小宛」(1975)、「書劍恩仇錄」(1976)、「陸小鳳」(1976)、「小李飛刀」(1978)、「蕭十一郎」(1978)、「楚留香」(1979)、「京華春夢」(1980)、「千王之王」(1980)等二十餘部,為電視武俠劇的開山祖師,導演林嶺東、杜琪峯均是一手提拔的徒弟。1981年起,專以監製為主,策劃「郎歸晚」(1982)、「射雕英雄傳」系列(1983)、「五虎將」(1984)、「好女當差」(1985)、「雪山飛狐」(1985)、「倚天屠龍記」(1986)、「名門」(1988)、「摘星的女人」(1989)、、「三喜臨門」(1992)、「血寶金刀」(1992)、「新朱門怨」(1993)等,1991年自TVB退休。
九0年代開始,常在港產電影客串演出,〈精裝追女仔〉(1987)、〈審死官〉(1992,台譯威龍闖天關)、〈非常偵探〉(1994)、〈橫紋刀劈扭紋柴〉(1995)、〈暗花〉(1998)、〈龍在江湖〉(1998)、〈鎗火〉(1999)、〈鍾無艶〉(2001)、〈瘦身男女〉(2001)、〈我左眼見到鬼〉(2002)、〈PTU〉(2003)、〈黑社會〉(2004)、〈最愛女人購物狂〉(2006)、〈美女食神〉(2007)等都能見到身影,更分別憑〈黑社會〉及其續集〈黑社會以和為貴〉(2006)入圍第四十二屆金馬獎與第二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王天林的妻子為粵語片演員梁淑文(藝名梁潔貞),育有一子四女,導演王晶為其長子。


王天林幼時家境小康,無奈父親早逝,寡母獨力扶養三兄弟,復以政治社會動盪,生活越發艱困。為減輕家中負擔,他未受完基礎教育便與叔父到港謀生,為躲避日軍入侵,再隨叔母逃往內地,在戲院擔任帶位與售票員。抗戰結束,王天林返港,輾轉到片廠做錄音助手,他自述當時「什麼都不懂」,但因為做事勤勞、聰明認真、不貪功無怨言,前輩都樂於指導。二十二歲能一躍成為導演,王天林十分感激一位名為梁洪的攝影助手:「(他)就說:『年輕人,你進電影行學錄音嗎?學了錄音將來怎樣?頂多讓你裝部錄音機……你這麼年輕,不應走這條路,應該走導演的路。』……當年,全憑我這位恩人,一言驚醒夢中人。」一本勤力作風,轉行場記的王天林萬事記得一清二楚,無形中連副導演的工作(鏡頭銜接、場景轉換)也瞭若指掌,最終導演乾脆丟下一句:「我沒心情拍了,你去完成它吧!」他硬著頭皮扛下重任,未料效果出奇好。便宜快速可信賴,王天林很快在圈內闖出名號。
由於戰後通膨嚴重,國語片商見影片在中國大陸放映無法回收成本(即某片在內地票房一億,兩個月後錢匯至香港,只剩原本價值的十分之一,大賺頓成大賠),紛紛改拍粵語片,市場興旺非常。二十出頭的王天林已是經驗豐富的「地下導演」,叔父好友便邀請拍攝武俠片〈峨眉飛劍俠〉,為他首次掛名導演的作品。神怪電影大受歡迎,片商一窩蜂搶拍,銀幕刀光劍影之餘,也引來毒害社會的批評。部分粵語影壇有志之士發起「我們不拍這種戲,我們要拍文藝片」的「清潔運動」,即便有通告也不出現,老闆迫於現實只得停拍,一心賺錢的王天林苦嘆:「我也被『清潔』出來,沒有導演可做。」
躊躇猶疑之際,此時大批上海影人來港拍國語片,已是導演的王天林「能屈能伸」,接受屠光啟的邀請,擔任副導演一職。此後,王天林發揮一貫多快好省的精神,很快贏得口碑,甚至不少鏡頭都由他全權負責,總是笑瞇瞇的他亦是大牌導演與紅牌明星的潤滑劑。時隔多年,王天林仍將這有些勞役不均的往事正面看待:「當年若不是導演們放手讓我去拍、去試,我也學不到、摸不透這些東西。」「副導演王」逐漸打開知名度,吸引「新華」主事者張善琨的注意,進而促使他接下改變人生際遇的〈桃花江〉……


〈桃花江〉名義上由張善琨、王天林聯合導演,實際是前者出點子,後者交由執行。起初,除了老闆本人,這部歌唱片幾乎無人看好,當時不過二十六歲的王天林也備受質疑,他不諱言:「起初沒有人看得起我,攝影師也換了五個,隨便誰有空就讓誰去拍。」電影出乎意料造成轟動,助「新華」站穩腳步之餘,身為導演的王天林亦不可同日而語,從此不再為人作嫁,單一人名聲就夠響亮!數年間,他拍出多部以鍾情為主角,姚敏作曲、陳蝶衣作詞、姚莉幕後代唱的同類電影。赴日拍攝外景時,目睹當地嚴謹的工作態度,使王天林體悟各專業間分工合作的重要,也是日後師法的基礎。
「若同時有七部片拍,更要同時拉攏七個老闆,假如我拒絕其中一個老闆,他一定會找另一個導演,以後就不會再找我了,所以我寧願自己辛苦一些!」雖然已是知名導演,王天林仍不放棄所有找上門的賺錢機會,無論任何語言片種,皆是來者不拒。有趣的是,他一開始根本聽不懂潮語、廈語,演員說錯台詞也渾然不覺……被戲稱「黃大仙」的王天林無片不拍,連泰國片商的邀約也點頭,正因如此,才在異鄉拍〈地下火花〉時結識宋淇,成為加盟「電懋」的契機。
進入公司初期,王天林一度面臨不被高層、處處矮人一截的局面。隨著「邵氏」挖走陶秦、岳楓兩大支柱,「電懋」決定將尤敏新作〈家有喜事〉交給這位經驗豐富的年輕導演,他也透過叫好叫座的成果證明能力。獎座魔力加持,一向將賺錢擺在第一的王天林興起再接再厲的念頭,決心把葛蘭主演的〈野玫瑰之戀〉拍得更好。幕前幕後全力以赴,影片眼看將在亞洲影展大放異彩,甚至慶功宴都已備妥……但情勢急轉直下,電影最終什麼獎都沒有!據傳對手「邵氏」搶先得知情報,知悉〈野玫瑰之戀〉大獲全勝,搶先提出抄襲西片〈卡門〉的異議,以致影片被取消資格。王天林雖未一蹶不振,言談間仍難掩失落,從而回歸電影的娛樂與商業本質。


七0年代,王天林入TVB工作,銀幕由大變小、酬勞由多變少,生活作息卻正常許多。甫到電視台,他又像當年進「電懋」那般「人家不知道我會什麼」,直到自任編導的「啼笑因緣」成功,才真正獲得信任。王天林的電視作品豐富,尤以武俠劇最受歡迎,如在港台引爆熱潮的「楚留香」(鄭少秋、趙雅芝、汪明荃主演)、「射雕英雄傳」(翁美玲、黃日華主演)都由他策劃。不僅如此,王天林也將電影的攝製方式引進電視,譬如彈簧床、吊鋼絲等,大大提升可看性;又因為電視銀幕小,對營造戰爭或大型武打場面有所限制,也是經由他的設計,利用演員反覆出入鏡的方式,拍出千軍萬馬的效果。
自電視台退休之前,長子王晶與徒弟想拍一部戲獻給王天林,杜琪峯坦言:「難道要拍部《王天林》嗎?不是這樣的,對不對?拍這部戲的目的,就是希望賺來的收入,全部歸阿叔。……跟題材無關,只要拍一部有錢賺的戲就行了。」這部電影正是由劉德華、吳倩蓮主演的〈天若有情〉(1990)。藏身幕後近半世紀,王天林在耳順之年走到幕前,開始是晚輩想讓他打發無聊時光的善意,竟意外發掘演戲才華,更以近八十高齡入圍金馬獎。


「說起王晶,很奇怪,我很討厭拍電影,他就很喜歡拍電影。」在片廠度過漫漫人生的王天林,認為兒子對電影的熱忱遠高於自己。分析父子不同心境的原因,主要可能來自前者是為了生計進入此行,根本無暇(無心思時間甚至資格)琢磨喜不喜歡;後者從小耳濡目染,逐漸對戲劇產生興趣……況且無論如何,作為導演兒子的王晶在片廠的待遇勢必比從雜工做起的父親好上許多,種種前因後果層層疊疊,造就王天林口中「很奇怪」的結果。
「我是個孤獨的小男孩。爸爸的書房就是我的寶藏,有很多他的劇本和買回來的書……」很難想像拍出千變萬化題材的王晶,童年生活竟是如此「宅」!他自述幼時父親忙拍片、母親打麻將,被長輩關在家裡的日子,就「偷爸爸的書和劇本來看」。中學時組劇社、大學暑假到電視台打工……王晶一步步走向導演之路的同時,也和兒時鮮少相處的父親建立深厚情誼。「我是長大後才看到《野玫瑰之戀》的,……看完後,我覺得他簡直就是王家衛,1959年的王家衛。老爸,你真棒。」、「每一個按下去的鍵,上面的英文寫什麼他都不知道,你能說他不聰明嗎?他真是絕頂聰明。」王晶由衷讚賞父親的導演風格與靈活頭腦,儘管父子常是「各走各路」,卻又能相互鼓舞、彼此支持,攜手娛樂觀眾五十年。


王晶本名王日祥,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期間已於TVB任職編劇,為招牌綜藝節目「歡樂今宵」撰稿,編寫電視劇「強人」(1978)、「奮鬥」(1978)、「網中人」(1979)、「京華春夢」、「千王之王」、「流氓皇帝」(1981)等。1981年轉投大銀幕,首部執導作品為〈千王鬥千霸〉(1981),擅長拍攝通俗笑鬧且帶鹹濕題材的商業片,接連以「追女仔」、「賭神」與「周星馳」系列開創極高成績,同時也是知名三級片導演,捧出李麗珍、翁虹、邱淑貞、吳家麗等多位豔星。
從影三十年,王晶導演或參與製作的電影超過一百八十部,賣座累積近十億港幣,他亦常在片中客串演出,作品包括:〈花心大少〉(1983)、〈精裝追女仔〉、〈最佳損友〉(1988)、〈賭神〉(1989)、〈最佳男朋友〉(1989)、〈賭俠〉(1990)、〈整蠱專家〉(1991)、〈與龍共舞〉(1991)、〈鹿鼎記〉(1992)、〈城市獵人〉(1993)、〈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1993)、〈洪熙官〉(1994)、〈九品芝麻官〉(1994)、〈鼠膽龍威〉(1995)、〈玉蒲團之玉女心經〉(1996,編劇)、〈賭俠1999〉(1999)、〈千王之王2000〉(2000)、〈我的野蠻同學〉(2001)、〈雀聖〉(2005)、〈我老婆係賭聖〉(2008)、〈大內密探靈靈狗〉(2009)、〈未來警察〉(2010)等。


「他在電視台做了一段長時間,後來他不但自己當起導演來,還從中學懂了一樣東西,就是『商業化』。電影一定是商業化的,不商業化便沒有人看。他現在拍的電影,也很商業化。」兒子的電影不時被評為低俗,作為父親兼前輩的王天林覺得無可厚非,反而替他覓得生存之道高興。編劇出身的王晶,透過閱讀各類文章與欣賞各國影片累積實力,十幾歲已不時幫父親看劇本,王天林笑言:「最初,我當然沒有理會他!但後來發覺他給我的一些意見不錯,便照他的意思去改。」王晶利用暑假在電視台寫劇本,原本純屬打工性質,卻因作品好而受到重用,甚至以在學身份得到正式雇員合約,當時居TVB高位但未曾刻意提拔兒子的王天林顯得格外欣慰:「老實說,這是相當難得的,他當年還在唸書,電視台卻肯跟他簽兩年約。」
八0年代初,父子同為TVB中流砥柱,卻鮮少機會合作,王天林認為過分密切未必是好事:「人家會心想你們是兩父子,他當然會特別賣力把劇本寫好些,到他替別人寫劇本時,則為必會寫得那麼好。」在電視台時,王晶多靠「實踐中學習」,重走父親當然走過的路,至多是感到迷惘時會問:「老爸,這人有沒有耍我?」不過,也因為合拍電影(王天林為導演、王晶是場記)的機會,才將過去疏離的關係一次補齊,王晶回憶:「天天在一起,增進了溝通,也建立了以往未曾有過的感情。以前我對爸爸並不瞭解,拍完這部戲之後,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也很尊重他。……現在對她的內心世界瞭解多了,也明白他很多事情的出發點是什麼。」王晶對父親的成就讚不絕口,不只因為是血緣至親,更在同行間相知相惜的敬佩。


「你來,坐在那兒就行了,讓大家知道我是你兒子,我不要燈橋板上有東西掉下來。」王晶首度執導演筒,開拍前日向父親討教「到底有多少種鏡頭」,王天林把「陳年東西挖出來」,一一向他解釋;隔日,他應兒子請求到片廠坐鎮,使二十六歲的王晶免遭下馬威。看著王晶為第一次當導演忙碌不已,王天林的腦海或許會浮現十幾年前的場景。不同點在於,那時的他一切得靠自己摸索,苦笑吞下排山倒海的質疑。
「人可以失去一切,無路可退後,剩下的便只有親情。其實我跟爸爸、跟家中所有人的感情都很close。……人可以輸掉一切,但如果親情也輸掉,便是徹底的輸了。」作品總是葷素不忌、笑看人間的王晶,現實中則將親情擺在最高,也有意無意將此觀念透過電影傳遞,如他所說:「作者寫的都是自己的事。」語畢,王晶趕緊幽默補充:「但是像《精裝追女仔》那些就是假的了,我哪有這個本事呢!」

參考資料:
1.黃愛玲編,《國泰故事》(增訂本),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09,頁180~183、253~254、262、271、279。
2.黃愛玲、盛安琪編,《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之四:王天林》,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07。
3.維基百科…王晶

相關文章:
1.影壇萬能奇人…王天林
2.南腔北調的跨域愛情…〈南北和〉
3.丁皓的一段情
4.只能說遺憾…〈教我如何不想她〉
5.中國卡門的悲劇愛情…〈野玫瑰之戀〉
6.一見鍾情:談五0年代的新華歌唱片風潮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04/19,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
節目摘要:【兩代明星比一比】王天林、王晶【主題】娛樂父子:信仰「娛樂至上」的名導父子檔。
播放歌曲:電影〈天若有情〉同名主題曲「天若有情」袁鳳瑛演唱

本文同時刊登於「戀上老電影…粟子的文字與蒐藏」新聞台
文章網址:娛樂父子…王天林、王晶
該處有更多粟子的電影文章可以欣賞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