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廣播】三0年代的野性象徵…王人美


三0年代的野性象徵…王人美

女明星,特別是四0年代以前的女明星,主要是氣質典雅、溫柔婉約,小家碧玉如阮玲玉、大家閨秀如胡蝶、清秀可人如陳燕燕……她們多飾演自我犧牲的賢淑角色,頂多在人物個性裡滲透些許浪漫或獨立氣息。然而,柔弱的女性雖然惹人愛憐,看多了倒有種提不起勁的感覺。正當觀眾殷切期盼新形象時,歌舞團出身的王人美(1914~1987),就以健康活潑、甚至潑辣外放的表演方式異軍突起,接連在電影〈野玫瑰〉(1932)及〈漁光曲〉(1934)大放異彩。
一個人的幸與不幸很難說,王人美很年輕就找到屬於自己的戲路,主演至今仍備受推崇的經典電影〈漁光曲〉。只是,此後未有足以與其媲美的作品,星途日漸黯淡,令少年得志的她鬱鬱寡歡。王人美在自己口述的回憶錄《我的成名與不幸》裡遺憾地表示:「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我覺得我的成名來自大膽奮進,我的不幸在於成名後裹足不前。」二十歲即攀上事業高峰的少女,之後的漫漫人生卻是經及處處的艱辛旅程。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07年10月25播出〈回顧1949年之前的明星「王人美」〉專輯。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歡迎各位朋友透過網路收聽。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10/25
節目摘要:王人美、電影〈漁光曲〉
播放歌曲:由王人美演唱的同名電影主題曲「漁光曲」

本文同時刊登於「戀上老電影…粟子的文字與蒐藏」新聞台
該處有更多老電影文章可以欣賞唷!


關於王人美
出生於湖南長沙,父親為數學教員,1926年考入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1927年,父親因勞累過度過世,又碰上政治變亂,她輾轉由武漢來到上海,進入由黎錦暉創辦、「中華歌舞團」的前身—「美美女校」學習。之後,獲聘加入同樣由黎氏領導的「明月歌舞團」或稱「明月社」,與黎莉莉、胡茄、薛玲仙合稱「四大天王」。王人美擅長歌唱,以歌聲得到觀眾親睞。
1931年5月,「聯華影業公司」經理羅明佑與「明月社」簽訂集體合約,將歌舞團成員納入公司,並改名為「聯華歌舞班」,王人美也由此加入「聯華」。期間,「聯華」藉口縮緊開支,一度解散歌舞班,短暫恢復「明月社」活動,因此有機會與「天一公司」合作有聲歌舞長片〈芭蕉葉上詩〉(1932),本片王人美拍攝的首部電影。同年冬,「聯華」導演孫瑜邀請她擔任〈野玫瑰〉女主角小鳳,角色的形象完全按照王人美的個性量身打造,演來善良率真,很得青年觀眾的好評,隨之又拍攝〈春潮〉(1933)與〈都會的早晨〉(1933)兩部作品。
知名度迅速提高時,王人美又投入配音片〈漁光曲〉的拍攝,經過18個月的長期工作,1934年6月,電影終於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上映,雖然是一甲子少見的酷暑,依舊造成連映84天的記錄,與胡蝶主演的〈姊妹花〉(1934)同為三0年代的代表。國內轟動之餘,〈漁光曲〉也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以第九名之姿獲得「榮譽獎」,是第一部得到國際榮譽的中國電影。片中,王人美飾演具有野性氣息的漁家女小貓,不做作的表演風格及演唱主題曲時婉轉的歌聲,正式將她推上紅星之列。


1935年,王人美加入共產黨地下組織領導的左派「電通公司」,參與〈風雲兒女〉(1935)。隔年,轉入張善琨主持的「新華公司」,拍攝〈長恨歌〉(1936)、〈壯志凌雲〉(1936)、〈黃海大盜〉(1937)、〈離恨天〉(1938),並且參與話劇「保衛蘆溝橋」等演出。中日戰爭爆發後,她投身抗日宣傳活動,期間僅在〈長空萬里〉(1939)中擔任配角。1944年加入昆明的「大鵬劇社」演出「孔雀膽」、「天國春秋」兩部話劇,同年劇社解散。抗戰結束後,應「崑崙影片公司」邀請參與電影〈關不住的春光〉(1947),未幾赴香港主演「長城影業公司」的〈王氏四俠〉(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人美自港返回上海,陸續參與〈兩家春〉(1950)、〈猛河的黎明〉(1954)、〈青春的腳步〉(1957)、〈探親記〉(1957)、〈青春之歌〉(1959)、兒童故事片〈花兒朵朵〉(1961)與〈崑崙山上一棵草〉(1962)等拍攝工作。電影之外,亦參與話劇「家」(1956)、「浮沉」(1958)等演出。儘管步入中年,不僅角色由青春少女轉作母親,還面臨複雜的政治運動,但她仍不改對影劇的喜好,把握僅有的演出機會。
文革期間,被扣上「三十年代黑貓」的罪名,接受嚴厲的監督改造。對於這樣的遭遇,王人美堅持「從前的自己很不革命,但絕不是反革命」,忍著精神上的痛苦努力「學習」。至1973年,突然獲得「解放」,並且允許回北京治病。
1979年參與導演舞台劇〈日出〉,1980年腦中風、半身癱瘓。1986年底腦中風再度發作,隔年去世,享年73歲。回顧王人美一生主演電影約二十部,以前期的〈野玫瑰〉、〈都會的早晨〉、〈漁光曲〉及〈風雲兒女〉較為出色。


野性魅力
王人美崛起於清新健康的形象,當時除了黎莉莉,幾乎沒有擅長運動、體態健美的女明星。不同於莉莉的甜美可人,王人美多了一股野性,能更放鬆寫實地演出鄉間少女的角色,如她分析在〈漁光曲〉的表現時所說:「我的成功主要是表現了漁家女健康活潑,青春煥發的朝氣。」認為自己的表演優勢在於「真實」,沒有絲毫扭捏作態的勉強。
其實,王人美的外型並不特別出色,她的魅力主要在於「自己演自己」自然風格。由於生活和表演密不可分,而她也將私下個性原封不動地搬上「為自己量身訂做」的角色,甚至與王人美合作〈野玫瑰〉的兒童演員,都把電影裡的小鳳與生活中的王姐姐混淆不清。


主角與配角
王人美紅得很快,也找到適合的戲路,但她的電影路卻因結婚與抗戰爆發而銳減。等到有機會接到角色時,她也不能只活蹦亂跳的小丫頭,而必須做各類型的嘗試。對此,王人美顯得很困擾,她分析道:「我對自己熟悉的或著能夠理解的角色,一般說來能夠演好,而對不熟悉的角色就演不好。這個弱點後來暴露得越來越明顯,也造成了我精神上的痛苦。」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漁光曲〉之後,作品遲遲無法突破?因為她已在最擅長的戲路中,創造出連自己也無法超越的經典角色。
七十歲口述回憶錄時,王人美還是對未能在年輕時精進表演藝術十分自責。她認為成名後的自己被掌聲、虛名包圍,飄飄然不知所以,等到醒悟昨非今是,卻已經年華老去。年紀越來越大、角色越演越小,對自己的演技能力也存有懷疑,但從未影響她對戲劇的愛好:「不論演小角色還是搞雜物,都是全心全意,勤勤懇懇。」六0年代初,王人美終於一償宿願,在「電影師資表演訓練班」任旁聽生。雖然是上級領導眼中「自尊心強、基礎差、身體差」且「考試一定會不及格」的半途出家,但有系統地學習,反倒增添她對表演的信心與熱情,即便一、兩個鏡頭的戲也認真揣摩。


銀色情緣
王人美有過兩段婚姻,對象分別是演員金焰與畫家葉淺予,其中又以第一段在影壇最是轟動。本名金德麟的金焰(1910~1983)以高大健壯的形象獨步影壇,由於外型帥氣且生活自律,吸引不少女星愛慕。曾有報導繪聲繪影指出,被眾美圍繞的金焰,每逢愛情困擾時只得借酒澆愁,次次狂飲一打,因此被朋友戲稱為「一打酒」。
王人美在「聯華歌舞團」時結識金焰,覺得此人是個「熱血男兒」,有進步思想、自我要求高,兩人於〈野玫瑰〉首次合作,逐漸發展成情侶關係。1934年元旦,他們趁著「聯華」舉辦除舊迎新晚會的時機宣布結婚,不同於其他明星講求排場,王人美與金焰低調儉樸的作風,立刻在青年學生間傳為美談。可惜,「聯華」認為女明星一旦結婚就沒有觀眾,決定不與才滿20歲的王人美續約,即便如此,她還是繼續〈漁光曲〉的拍攝工作。
婚後,王人美盡心做個好太太,關於這點,她在回憶錄裡的敘述頗具批判性:「自從結婚以後,電影界不少朋友說我從野貓變成了家貓。這實際是一句批評,指我婚後把眼光現在小家庭的圈子裡,失去了活潑潑的野性。」她年輕時覺得金焰處處比自己強,並將孫瑜、費穆分別提給自己的「愛就是給」、「無言之美」謹記在心,一切隨從丈夫。


幸福的婚姻在抗戰爆發後,逐漸浮現裂痕,一方面金焰不願拍攝萎靡電影、拒絕與日人合作,收入因此減少;另一方面他不贊成妻子外出工作,認為應該由丈夫支撐家計,於是一個人東奔西跑賺錢。反觀王人美則趁丈夫離開時,加入劇團、擔任英文打字員,種種作為看在金焰眼裡很不是滋味。1945年,金焰向王人美提出離婚,兩人和平分手。
1955年,王人美與葉淺予再婚,兩人度過整風運動、文革以及病痛的考驗,是同甘共苦的生命伴侶。雖然丈夫倔強異常,但她能卻能全心包容,進而支持對方的繪畫與研究工作。


精神困擾
「我今年整七十,上了歲數,記性就差了,加上我犯過兩次精神病,腦子更像一盆糨糊。你別驚呀,我是犯過這種病,當然比較輕微。為什麼犯病?三言兩語很難說清,也許寫完這部回憶錄你就理解了。」王人美的回憶錄以第一人稱口述的方式寫成,文章裡,她時常把腦筋不好、記憶差等話放在嘴邊。其實,很多事都記得很清楚,但或許是精神病的過往令她印象深刻,不知不覺對自己失去自信。
回顧王人美兩次精神失常,第一次是在1952年參加「文藝整風」後兩個月,第二次則在1958年。除了自述因演技無法精進而造成的壓力外,似乎也與她積極好強的個性有關。中共建政後,王人美很努力「學習」,對其他的演藝同仁也採取督促的態度,譬如:周璇在病中日記裡,王人美不止一次提到來探病和「教育」她,要周璇自我改造,接受黨的教誨。
與王人美結識於1928年的黎莉莉,近年接受訪談時,也談起這位老友的五0年代以後的經歷。她認為不斷的「改造」把兩人(或許是全部人)的志氣和靈氣都消磨殆盡,老友也開始精神失常。儘管治療康復,但1980年突如其來的中風與癱瘓卻讓她十分痛苦,黎莉莉提到生病後的王人美:「她能幹、閒不住,可是很苦惱,只能坐著手推車讓阿姨推到我家來串門。三0年代的『野貓』無能為力了。」黎莉莉後悔當時常忤逆老友的意思,但她既孤單又無力的話語,光想都覺得沈重!


王人美的電影路無疑受到大時代影響,她拍攝「進步」電影、有著不同於其他明星的「進步」思想,她放棄在影壇大好前程投入婚姻與抗日,雖然不比同期的陳波兒,也稱得上覺悟高。只是,她活得比陳波兒久,見識到整風與文革的血腥,從青年學生喜愛的「直率自然野貓」變成「三十年代黑貓」,屈辱、傷心可見一斑。
不過,套句韋偉的話:「有多少人能有齣〈漁光曲〉呢?」二十歲的王人美已為自己及中國電影,留下難以抹滅的深刻印記。

參考資料:
1.「歷史上的今天:1987年4月12日 電影藝術家王人美逝世」,人民網。
2.王人美口述,《我的成名與不幸:王人美回憶錄》,北京:團結出版社,2006年9月。
3.王俊杰主編,《回家:電影人系列》,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年8月,頁55~56。
4.郭華,《老影壇》,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頁55~57。
5.郭華編,《老影星‧老影片》,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5月,頁159~161。

6 則留言:

  1. 粟子
    今日, 無意間發現一個部落格,可以聽見許多老歌,當中,有王人美的音樂呢...有空去逛逛吧!!
    http://tw.myblog.yahoo.com/jw!vJLue4.TQUWpQTzmsIvkiMHW/article?mid=1238&prev=1239&next=1234

    See you, Elsa

    回覆刪除
  2. Elsa:
    網站主人對舊時唱片頗有研究,謝謝妳告訴我。之前準備節目時,特意找了「漁光曲」的音檔。就現在的觀點確實很純樸,但會如此轟動,或許也與歌詞裡反映漁民生活困苦的情境有關。
    目前央廣「台灣紅不讓」的頁面出了問題,暫時聽不到10.25的節目。呵呵!想到自己講得嘴角全泡,現在卻暫時「消失」,心裡很無奈呀!^.^|||
    附帶一提,若妳有空的話,麻煩幫忙在「收聽障礙」處填寫一下,如此央廣網管應該會快些修復吧!感恩~

    回覆刪除
  3. 粟子,
    收聽障礙我已填寫完畢,希望能很快聽見這一集的內容呢!! 其實,我一直對老上海時期的電影很感興趣,尤其是在讀完張愛玲的小說之後....妳一向對以前的事物很喜歡,不知,時代若再往前推,推至清末民初那個年代的婦女生活,妳是否有興趣? (若以妳專業的人類民族學背景來說的話)
    我去年讀過一本書"八大胡同的故事",講述的是清末民初時妓女們的生活,有些可怕,當中還有賽金花呢!我真是開了眼界了...我的專業是外語及外國文學,第一次看華語老電影時也是有種開了眼界的感覺,中國人可真是一個複雜的民族呢!陰暗面多於陽光面,這純粹是我個人的看法啦....哈...
    See you, Ela

    回覆刪除
  4. Elsa:
    央廣已將10月25日的節目上線,很謝謝妳的幫忙,大家的反應會讓央廣網管注意此問題,並且盡快修復。
    我目前是和一位女性主義學者工作,她即對清朝至民國時期的婦女地位及處境研究頗多,譬如:從清朝的刑科題本(即案例)研究當時一種當時不少、以現在眼光看來奇特的「無夫姦」案,並由此瞭解當時社會對婦女貞潔的態度。平日上班時,她都會與我閒談這些問題,令我受益很多。
    由於我自己對電影有興趣,而此娛樂源自20世紀初,因此是對其中的第一波女性主義浪潮影響中國的過程有興趣,如:〈女權〉、〈新女性〉、〈女兒經〉等電影......
    我看侯孝賢的〈海上花〉時也覺得很驚訝,男人去妓院似乎是尋找一種「戀愛」的感覺。或許他們擔心被拒絕,但又想要那種追求的快樂,所以促成用買(保證不會拒絕)但又有追逐(嫉妒甚至爭吵)的快樂。←以上是與家人討論後的結果啦!
    呵呵~如妳所說,中國人(華人?台灣人?)真得很複雜,連身處其中的自己也深深這樣覺得,那老外不是更困惑嗎?據妳的瞭解,外國人怎麼看中國人呢?

    回覆刪除
  5. 粟子
    太好啦!故障排除!等一下就去收聽!看來我們可以約去咖啡店聊一聊呢!哈..其實,我接觸的外國人(以在台灣為主)覺得台灣人很東洋化,尤其去過中國的老外感受更明顯,台灣人在外型,談吐,或是穿著上較細緻,台灣又曾是日本的殖民地,那種殖民...是連內在也受了影響...我碩士專攻華裔美國戲劇,所以花了很多時間在文化研究這方面,自己也有興趣,真正要談得更深入,就可能要去咖啡廳了!!哈哈!
    我家族的親戚大多移民美國,我偶爾也會在那小住,華人的圈子分得很清楚,台灣人圈,大陸人圈,香港人圈...我是不管的,只要人好,我都願意交朋友,其實很多大陸人相當優秀,和善,我們的政治太醜化人家了!!
    ps.妳若想知道張愛玲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各方面,可以看"流言"和"餘韻"兩書,非常犀利到位呢!!See you,Elsa

    回覆刪除
  6. Elsa:
    不知為何央廣會漏了這一集,所幸很快就刊登上去,否則我還蠻遺憾的。
    我對文化研究也有興趣,不過近期很懶,書看得少。關於妳的主修「華裔美國戲劇」,可以多談一些內容嗎?我覺得自己很會給自己找麻煩,碩士論文時寫得完全是另一個領域,人生確實轉彎處處,下一步會怎麼走現在想破頭也不知道。
    關於台灣人的東洋化這點,經妳提醒,我回想生活中接觸的點滴,也有這樣的感覺。我的故鄉台南,在飲食方面就存留許多日式風格,連帶影響到生意人的生活習慣,如:店鋪的名稱、會將攤位刷洗得很乾淨......年紀較大的長輩看得更明顯。
    最近幾年,感覺上政治氣氛連帶影響部分媒體,對中國大陸的態度很不友善,「非善即惡」的兩種選擇,大陸就被推向惡的一方。這種抹黑看多了倒像催眠:既然改變不了世界對中國的重視,乾脆騙自己「那裡根本不重要!」可惜,事實總是事實,這麼做只是掩耳盜鈴而已。
    關於喝咖啡聊天,仔細想想已經好久沒有這類活動←沒人緣?大概是我宅的厲害吧!而且我可能還得多讀些書,才能應戰吧!呵呵^.^|||
    我會找這兩本書來看,謝謝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