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燕來不逢時…張燕
燕來不逢時…張燕
粟子
武俠片興起前,五、六0年代幾乎是女人天下。冶艷嬌俏如過江之鯽,才貌已屬基本配備,划水騎馬游泳更是樣樣拿手,但主角仍不脫幾位指標性巨星,其他人就算夠靚會演,還是頂著「玻璃天花板」,看得到、升不上,有時連雜誌沙龍照也輪不上彩色。未徹底發光便消失銀海的女星中,曾和李菁合作〈珊珊〉(1967),飾演乖巧文靜姐姐的張燕(1946~),就是我欣賞的一位。
張燕外貌清秀、擅長舞蹈,論條件確不輸人。無奈李菁以〈魚美人〉(1964)崛起後,接連幾部皆賣座火熱,再有「亞洲影后」加持,穩站新生代一姐寶座,其餘女星費盡心力,最多只能競逐第二,張燕即在其中。老實說,與李菁年齡戲路相仿的整個世代都很可惜,明明有機會作女主角,卻因為遇上宜古宜今、能悲能喜、黃梅調、山歌、百老匯式歌舞劇……各類片種都能演且極具觀眾緣的萬能高手,只能認命屈居綠葉,有時甚至連嘗試當紅花的機會都沒有!
原名張燕萍的張燕,廣東潮州人,1961年考入「邵氏」創辦的「南國實驗劇團訓練班」第一期,當時還是一名三育中學的高一學生。期間,曾在〈紅樓夢〉(1962)露臉,未幾與兩位小自己一歲的陳小平(即秦萍)與邢詠慧(即邢慧)被公司送往日本「東寶藝能學校」進修一年,學習音樂歌唱、戲劇演技、芭蕾、現代舞及民族舞蹈等才藝課程。
1963年中,張燕較秦萍、邢慧早些時間返港,先在〈萬花迎春〉(1964)客串舞蹈表演,後於〈寶蓮燈〉(1965)飾演秋兒一角,與影后林黛的沉香有幾場對手戲,演技平實不生澀。至〈西廂記〉(1965),李菁、方盈分飾紅娘與小姐,張燕則是凌波的小書僮。至1968年結婚息影前,張燕陸續演出〈歡樂青春〉(1966)、〈新陳三五娘〉(1967)、〈珊珊〉、〈垂死的天鵝〉(1967)、〈花月良宵〉(1968)等,多為歌舞或文藝題材的時裝片,發展並不順遂。
張燕未能勝任重要角色,除同梯次的李菁太亮眼,穩站首席地位,似乎也與形象不像其他人清晰有關,譬如:嫻靜可人=秦萍;叛逆青春=邢慧;憂鬱愁緒=李婷;清新爽朗=鄭佩佩……。再加上配角的戲份通常缺乏完整性,甚至性格完全相反,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張燕在同年上映的〈珊珊〉與〈垂死的天鵝〉,前者是忍辱負重的文靜姐;後者是搶姐男友的惡女妹,而分別任女主角的李菁和秦萍,則在戲中詮釋自己一貫擅長的角色(即李菁俏皮帶點乖張、秦萍楚楚可憐的動人模樣),並且都是罹患癌症、受同情的那一位。第二女主角的宿命,導致原本觀眾印象不深的張燕,無法透過電影刻畫累積辨識度,惡性循環,越演距離主角越遠。
從〈寶蓮燈〉的秋兒到〈珊珊〉的曉婷,張燕一直是稱職綠葉,雖然演得再好也是「照亮別人」,卻也留下曾經努力的標記。回首不怎麼如意的從影時光,張燕不久選擇步入婚姻,追求不同於事業成就的家庭幸福。其實,像她這般的浮浮沈沈的明星所在多有,大多提早改換跑道,但熬得夠久不定能出頭,最知名的例子莫過同樣出身「南國實驗劇團」的仙女潘迎紫。
參考資料:
1.本報訊,「李菁好游水 是個鯉魚精」,《聯合報》第三版,1964年6月15日。
2.謝鍾翔,「邢慧說:回國拍戲真高興」,《聯合報》第五版,1969年9月17日。
3.梁風編,「學成返港的張燕」、「三位新星在日本」,《南國電影》1963年9月號,頁43~47。
4.梁風編,「張燕(人像)」、「垂死的天鵝」、「天鵝與魔鬼」,《南國電影》1967年8月號,頁28~33。
5.梁風編,「垂死的天鵝」、「珊珊」,《南國電影》1967年9月號,頁28~31、34~35。
相關文章:
1.叛逆少女的三個願望…李菁作品〈珊珊〉
2.【廣播】玉女俠客行…秦萍
3.【廣播】娃娃影后的似水年華…李菁
本文同時刊登於「戀上老電影…粟子的文字與蒐藏」新聞台
文章網址:燕來不逢時…張燕
該處有更多粟子文章可以欣賞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