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廣播】換小情為大愛…胡蝶作品〈後門〉
換小情為大愛…胡蝶作品〈後門〉
李翰祥雖有「大王」稱號,但他不僅擅長拍大製作的巨型宮闈片,對文藝小品的掌握同樣精準,電影〈後門〉(1960)便是箇中翹楚。〈後門〉講述一對膝下無子的中年夫妻,收養隔壁女孩的溫馨故事。儘管劇情簡單,男女主角也非當時紅到發紫的林黛趙雷組合,卻在票房與獎項上極獲肯定,十足的「小兵力大功」。電影的成功使李導演非常振奮,認為這是「高超風格與健康故事」的勝利,此後,更陸續創作〈一毛錢〉(1964)、〈冬暖〉(1969)等優秀作品,成就令人驚豔的樸實風格。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07年5月24播出〈回顧1949年之前大明星「胡蝶」(下)〉專輯。本集將繼續介紹胡蝶的愛情故事及後期作品〈後門〉,一窺影后的生活及電影世界。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歡迎各位朋友透過網路收聽。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5/24
節目摘要:胡蝶、電影〈後門〉
播放歌曲:〈後門〉插曲、由朗毓秀演唱的「天倫歌」
本文同時刊登於「戀上老電影…粟子的文字與蒐藏」新聞台
該處有更多老電影文章可以欣賞唷!
片中女主角胡蝶,是風靡三0年代影壇的「電影皇后」。丈夫過世後,她復出銀幕,角色已由清純姑娘轉為敦厚慈祥的母親,〈後門〉即使她於此時的重要作品。因此,胡蝶在1986年出版的《胡蝶回憶錄》裡,對此片的拍攝過程亦有較深刻的敘述。
關於「賣座與否」的問題,胡蝶老實地寫到:「部分電影界的人士,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懷疑由一個儉樸的故事改編電影,而由兩個中年的演員擔任主角,是否會受到觀眾歡迎。」(頁268)鑑於這層顧慮,導演、演員都格外用心,才能在「融洽的氣氛中拍出一部成功的片子」。
除了自身努力,「邵氏」在宣傳上亦煞費苦心,不僅找公司當紅的男女演員(諸如:樂蒂、杜娟、金銓等)客串演出,更以「響應星島虎報的濟貧運動」為由,在香港北角的皇都戲院義演。據胡蝶的回憶,義演時許多男士都流下眼淚,劇情感人可見一斑。
據我的觀影經驗,〈後門〉儘管題材簡單,卻深刻演繹中年夫妻愛子心切的情緒,不時插入的丈夫旁白,更將認養小女孩後的心態轉變表露無遺。只是,相較於過份理性的徐先生,由胡蝶飾演的徐太太顯得人性許多,畢竟面對心愛養女將被親生母親帶走的痛苦,能冷靜分析出「愛情是無法勉強的,尤其是母女之間的愛」的人,確實難得一見!
附帶一提,由「天映娛樂」重新出版的〈後門〉因聲音母帶流失,使得旁白、配樂都得重新錄製。雖然「天映」煞費苦心,甚至找來同齡小女孩為王愛明發聲,但畢竟時空背景不同,聽來仍不若其他原聲修復的電影合拍,是本片較可惜的地方。
後門(Rear Entrance)
導演:李翰祥
編劇:王月汀
演員:胡蝶、王引、王愛明、李香君、趙明、井淼、翁木蘭、高翔、馬笑濃、洪波、洛奇
出品: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首映時間:1960
獲獎:1960年第七屆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禾獎。十一項小金禾獎,包括:最佳導演(李翰祥)、最佳編劇(王月汀)、最佳男主角(王引)、最佳女主角(胡蝶)、最佳男配角(洪波)、最佳女配角(王愛明)、最佳攝影(何鹿影)、最佳剪接(姜興隆)、最佳音樂、最佳錄音(鄺護)、最佳美術設計(陳其銳)。日本文部大臣頒贈特別最佳影片獎。
附註:改編自徐訏同名小說;樂蒂、金銓、杜娟、王沖客串演出。
劇情介紹:
徐天鶴夫婦(王引、胡蝶)對門住著的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很感好奇,不明白她為何整日抱著小貓乖巧地蹲坐門口,好似沒有家人照顧。其實,這女孩名叫阿玲(王愛明),雙親離異後,她與父親何澤美(井淼)、繼母住在一起,父親曾在學校教書,卻因師生戀被辭退,整日賭博跑馬,繼母則待她苛刻。
徐太太如蘭對阿玲很有好感,詢問傭人王媽(高翔)才知道她身世淒涼,更添憐愛之情。徐太太無意問:「你喜歡她嗎?」徐天鶴卻說:「這是人家的孩子。」丈夫的回答卻意外勾起她的傷痛……原來徐氏夫妻結婚多年,始終沒有孩子。如今徐天鶴已42歲,雖然他表面毫不在意,甚至說「小孩子麻煩」,但實際上仍認為「一個家庭需要孩子,就像風景畫需要人物」,少了孩子的調劑,他和如蘭的生活只剩平淡枯燥。
適逢兒童節,徐先生將氣球送給阿玲,上樓後更不時探頭關心。與此同時,如蘭到醫院作檢查,竟得到永遠不可能生育的消息,她故作鎮定返家,卻被王媽鬼鬼祟祟地拉住。原來王媽目睹徐先生待阿玲很好,認為他一定很想要個孩子,王媽勸徐太太一定要趕快懷孕或領養,否則難保婚姻能繼續維持。
如蘭和丈夫說起阿玲的身世,徐天鶴說:「離婚對男女都無所謂,就是孩子太苦!」談話間,夫妻倆對阿玲都有好感,如蘭趁機提出「領養」的想法,得到丈夫同意後,便決定請王媽把消息傳給對面傭人張媽(馬笑濃),藉此探探口風。
透過張媽介紹,阿玲開始天天到徐家玩,儘管徐先生天天埋首撰寫文學史的工作,但他深刻感受發現家裡的轉變,到處都是小孩玩具和做遊戲的笑聲。徐氏夫妻與阿玲感情越來越好,時機成熟,阿玲同意搬進徐家,阿玲的父母也同意將阿玲交與徐天鶴夫妻領養。
阿玲生日當天,徐太太邀請父親(洪波)、妹妹(杜娟)等人同來參與。徐天鶴與何澤美相談甚歡,他很願意徐家收養阿玲。一切談妥後,徐先生當眾宣布收養阿玲的消息,阿玲改口叫徐氏夫妻爸爸、媽媽,兩人好不感動。
收養阿玲後,天鶴與如蘭的生活變得充實快樂,徐太太除了到幼稚園教書,還得教阿玲彈鋼琴;徐先生在寫作之外,也有了生活調劑。夫婦天天陪著孩子運動、說故事、釣魚打獵,連心都跟著年輕起來。一天,阿玲在路上看到生母史淑雲(李香君),她的心情因此有了變化,徐太太不禁擔心生母會上門來要走阿玲。
如蘭的表弟應作圖自新加坡來港,除了工作,還希望能找到心儀的對象。徐天鶴送作圖出門時,卻碰上循跡找來的史小姐,作圖因此對她留下深刻印象。
阿玲看到生母造訪情緒激動,兩人相擁哭泣。看到這一幕的徐氏夫妻都很震撼,如蘭眼見苦肉親情的天性,內心更是十分難過。
史小姐提出要把阿玲帶走,徐先生解釋「過繼」已得到何先生的同意,不能答應淑雲的要求;徐太太則對她非常不能諒解,質問為什麼這麼久不來看女兒,現在他們已與阿玲產生感情,卻又說要帶她走。
徐天鶴向史小姐說明事情原委,分析對方是因為受了兩次婚姻的打擊,才想把阿玲帶回身邊、作為依靠的伴侶,他並認為史小姐應忘記過去、重新開始。儘管如此,徐先生還是同意史小姐可以常來看阿玲,和他與如蘭成為朋友。聽到徐天鶴的分析,史小姐決定離開孤身離開徐家,要親生女兒改叫她「大媽」,但阿玲還是捨不得親生母親,睡前更偷偷哭泣。如蘭感嘆阿玲醒時想大媽、睡時唸大媽,不管對她再好,心還是向著淑雲。
徐天鶴聽從如蘭的建議,帶作圖到舞廳跳舞。未料,接待的小姐曼麗,就是阿玲的生母史小姐。同時,淑雲的前夫何先生也來到舞廳,他希望淑雲能換個工作,以免讓他丟臉。作圖對淑雲很有好感,徐天鶴都看在眼裡,便興起撮合之意。
隔日,作圖到舞廳找淑雲,卻聽到她離職的消息,就趕忙來找認識她的表姊及姊夫。其實,史小姐早就來到徐家,聽到作圖不在意她離婚兩次、有孩子的話,內心十分高興。
淑雲和作圖感情日深,時常出外郊遊,某日,卻因為天雨路滑發生車禍。史小姐昏迷住院,阿玲要求去醫院陪母親,眼見此景的徐太太非常傷心,認為對阿玲復出的感情都如流水,無論再好也無法超越親生母親。
阿玲日夜照顧母親,徐氏夫妻也恢復過往空虛寂寞的生活。眼見太太日漸消沈,徐天鶴勸妻子:「愛是不能勉強,特別是母女之愛。」如蘭放棄留住阿玲的自思想法,同意丈夫錦上添花的提議,讓作圖與淑雲結婚後,帶著阿玲回新加坡。
劇末,如蘭決定將對阿玲的小愛轉化為大愛,更積極投入教育事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