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廣播】智慧魅力的熟女典型…李湄


智慧魅力的熟女典型…李湄

五0年代影壇,出現不少以「性感」為特色的冶艷女星,張仲文、夷光、李湄乃至暱稱「小野貓」鍾情。她們不需真的出賣色相「露」,而是透過眉梢眼角傳「情」,電力之強,即使同樣身為女人,也難逃舉手投足的誘惑魅力。熱女郎中,我對李湄(1929~1994)最是偏愛,她不僅擁有融合嫵媚與滄桑的氣質,亦是擅長文學創作的才女,劇本、散文及刊登於報紙上的隨筆,都可見其內涵與文采。更有勝者,李湄飾演角色或撰寫文章,均帶有相當的自主意識。她無論對自己的人生、事業、甚至感情生活都有明確主張,可謂內外兼備的智慧熟女。
「李湄演得好又會唱,真了不起!」粟媽聽女兒談起,腦海浮現她在〈桃李爭春〉(1962)中演唱「賣餛飩」的片段,豎起大拇指猛力稱讚。「眼睛裡含著無限風流,聲音是微帶鼻音,有魅惑力。」當時年僅25歲的李湄得到影評的超齡稱讚,雖然和討喜的青春活潑絕緣,她卻以獨特的姿態,在影迷心中留下無可取代的深刻印象。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07年11月15播出〈回顧影星李湄及她的作品〉專輯。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歡迎各位朋友透過網路收聽。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11/15
節目摘要:李湄、電影〈玉樓三鳳〉
播放歌曲:由李湄演唱的同名電影主題曲「野火」

本文同時刊登於「戀上老電影…粟子的文字與蒐藏」新聞台
該處有更多老電影文章可以欣賞唷!


關於李湄
原名李景芳╱海倫,學名李桂芳,原籍吉林,哈爾濱出生,1953年投入影壇。李湄父親任職中央銀行、母親受過高等教育。原居北京,後因抗戰遷居上海、南京各處,中學在重慶就讀,1945年考入北京華北大學政治系。1949年經廣州轉赴香港,曾作過打字員、服裝設計、「新月唱片」填詞人,並以演員身份短暫進入「長城影業公司」,惜未能發揮。1950年改名李湄,擔任「民生影業公司」編劇,撰寫的第一部劇本為〈黃金世界〉。
1952年,以「李倩」之名參加「香港小姐」選美,雖然未進入決賽,卻因此受到電影界注意。1953年投入影壇,陸續主演〈流鶯曲〉、〈黃金世界〉、〈名女人外傳〉等十多部電影,合作對象以獨立製片公司為主。值得一提的是,〈名女人列傳〉上映期間,製片黃卓漢創出宣傳句:「一九五三年是李湄的!」電影果然賣座,她也躍升當年紅星之一。此後,李湄成為香港影壇最搶手的國語片女星,不僅在新人中一枝獨秀,更被前輩視為勁敵。
1955年底,李湄與「國際」(該公司於1956年與「永華」合併,改組為「電懋」)簽約,加盟首作為探索女性傷春心理的〈惱人春色〉(1956),台灣放映時更名〈春去也〉。為「國際」拍戲之餘,她亦創辦「北斗電影公司」,自任製片、導演和女主角,創業作為〈紅紅〉(1955)。「北斗」發掘不少具才華的電影從業人員,如以後以動作武俠片大放光芒的導演張徹,執導的首部作品即是由「北斗」出品的〈野火〉(1958)。
五0年代末,李湄不僅挑戰與銀幕形象截然不同的的家庭倫理片〈雨過天青〉(1959),展現洗鍊演技,更在〈龍翔鳳舞〉(1959)、〈桃李爭春〉等歌舞片中大放異彩。1961年,她獲邀赴日主演「寶塚劇場」歌舞劇「香港」,同樣受到好評。
李湄以冷豔少婦形象深植人心,各類片種佳作不斷,如:文藝電影〈玉樓三鳳〉(1960)、都會喜劇〈同床異夢〉(1962)、驚悚片〈殺機重重〉(1960),即便編導有些缺失,也能以穩健演技彌補。此外,她對國際合作同樣興趣濃厚,分別在與韓國、菲律賓製作的電影〈雨不灑花花不紅〉(1959)及〈蛇女思凡〉(1958)擔任主角。〈西太后與珍妃〉(1964)是李湄在「國泰」(原「電懋」)的最後一部電影。隔年,應「國聯」邀請赴台客串演出電影〈菟絲花〉(1965)。
1967年,李湄完成〈國際女間諜〉(1967)拍攝後,宣布與任職美國聯邦政府司法部的Mr. Ruan阮若伯結婚,婚後息影經商。1994年因癌症病逝於美國,一生共參與40多部電影演出。


影后殘念
李湄加盟「電懋」的首部電影〈惱人春色〉,為敘述女性追逐愛情以致蹉跎年華的深刻文藝作品。據曾欣賞此片的家人表示,李湄將一位看似大膽,實際執著真愛的女性掌握得極為出色,是當時非常前衛且突破的題材。
其實,早在兩年前〈紅樓二尤〉(1954)公映時,媒體即推崇李湄在演技上「有飛躍式的進步」,是唯一可與李麗華爭奪皇冠的後起之秀,特別是「少婦型」的戲,即使當時旭日東升的林黛也無法匹敵。影評人曲夢涯更在一則報導中指出:「在白光輟影期中,她(指李湄)被認為中國影壇演技最好的女星。」文內認為李湄能夠如此成功,一半是來她的天才,另一半則是深厚的文學修養。
不過,再多媒體和觀眾的鼓勵,還是得搭配「獎座」加持才有真實感,台灣金馬獎尚未設立的五0年代,亞洲影展成為「錦上添花」的唯一殿堂。李湄憑藉〈惱人春色〉參加第四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由於該角色幾近量身訂做,演技也獲好評,奪獎呼聲頗高。據聞獎項決選時,李湄與〈金蓮花〉(1957)裡分飾二角的林黛票數相同。然而,當時「電懋」決定捧林黛,李湄少了「天時地利」,只得摸鼻子認栽,與「影后」頭銜失之交臂。
此後,儘管李湄已是眾所周知的「硬底子明星」,不輸林黛、尤敏或「娃娃影后」李菁,但卻再也沒有得到、甚至接近獎項的機會。欠缺臨門一腳、運氣稍縱即逝,〈同床異夢〉裡美夢成真的加冕場景,最後還是一場戲!


愛才傷情
李湄不僅自己有才,也同樣識才,如前所述,自組「北斗公司」時大膽啟用當時仍鬱鬱不得志的張徹,可謂慧眼識英雄。此外,據靜婷的說法,與她共同為電影〈江山美人〉(1959)代唱的男歌星江宏,也是由李湄發掘。擁有如此個性的女人,很容易被有才華的男性吸引,冷豔的李湄也不例外,加入影壇不久,即與公認的「鬼才」性格演員洪波(1921~1968)相戀。兩人結識於洪波導演〈慾魔〉(1952)期間,未幾展開同居╱婚姻生活。
洪波14歲開始活躍於舞台,總以反派姿態出現,他在〈清宮秘史〉(1948)中李蓮英一角演得出神入化,不僅是他的成名作,更贏得銀幕「壞蛋」的稱號。然而,隨著身價水漲船高,洪波卻開始恃才傲物,加上脾氣暴躁,得罪不少影圈人士。更糟糕的是,當時洪波染上毒癮,荒廢工作加上經濟窘迫,原本頗有交情的朋友也對他產生戒心。身為另一半的李湄,不願看「鬼才」繼續墮落,屢次規勸洪波重新振作,無奈他始終無法下決心戒毒,李湄哀莫大於心死,於1954年底宣告離仳。
隔年,李湄談起與洪波的「往事」,她低鬱落寞分析:「我與他之間,這件事根本是不應該發生的,結果竟然發生了,那麼,除了自己承認錯誤之外,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只是當初我為什麼會犯下這個錯誤?到如今我依然不明白,也許是命運吧!」她苦笑譬喻,婚姻像是一座圍城,裡面的想打出來,外面的人想打進去。儘管日後不會拒絕婚姻,但希望找個「能對她的事業感興趣並竭力輔助」的百分之百的男人。不過,李湄在結尾時仍俏皮地說:「也許我會嫁給一個完全不理想的人,因為裘彼得(即愛神丘比特)本是個瞎眼的孩子!」
揮別這段「刺痛」的感情,李湄的事業一帆風順,反觀洪波則每況愈下。實際上,不只李湄,大導演李翰祥也非常欣賞洪波,在台灣組「國聯」時,還邀請已「混得十分潦倒」的他加盟,並派給〈地下司令〉(未上映)導演一職。面對深情厚義,洪波曾立誓整肅生活,但隨著〈地下司令〉一波多折,拍片不順遂,甚至成為拖垮「國聯」的主因,他又故態復萌,身陷酒癮漩渦。
當時有人想給予洪波幫助,但他脾氣暴躁,三句話不到就翻臉,朋友只好敬而之遠。1967年,為求生計,洪波在歌廳擔任主持人與說相聲,雖然演出頗受歡迎。但這位曾在香港影壇呼風喚雨的明星,如今只能以丑角姿態翻跟斗逗樂觀眾,還是令人有「英雄末路」的落寞。不久,他與歌廳鬧翻,隱居在台北中華商場的某間飯館內酗酒度日。隔年11月,洪波自西門陸橋一躍而下自殺,結束47年倔強荒唐的人生。


作家明星
20歲移居香港的李湄,最初因喜愛演戲而進入左派「長城公司」,卻遲遲沒有發展機會。數月後,她流暢的文采獲得「民生公司」賞識,擔任編劇一職,並完成首部作品〈黃金世界〉(1953)。1952年,她又憑藉亮麗的外型被選中為該片主角,如此戲劇化的轉變,或許是李湄編寫〈黃金世界〉劇本時始料未及的。
正式成為演員前,李湄已對編劇的工作產生濃厚興趣。她購買許多名劇作家的作品以及有關電影理論的書籍,埋首研究。只是,人生際遇如此巧妙,想演戲時,被人發覺編劇才華,等到全心向創作事業發展,卻又成為演繹自己作品的女主角。
雖然演員的忙碌生活,讓李湄無法繼續發揮她的編劇及文學長才,但在訪問與不時刊出的的散文,仍可見她不同凡響的思路和文筆。譬如:1955年12月,李湄即在台灣的《聯合報》刊出數篇名為「我的隨筆」的文章,內容細緻、懇敘地述自己對電影、音樂及自組公司當老板的感想。此外,李湄之所以能稱職演出〈玉樓三鳳〉中女作家的角色,除了得力於她的演技,喜愛寫作的習慣,或許更是她能掌握精髓的主因。


歌舞魅力
不只搖筆桿,李湄也在歌舞片〈龍翔鳳舞〉、〈桃李爭春〉裡展現歌舞才華。她的歌聲與白光同屬低沈有磁性,不僅演唱主演電影的插曲,更為歌曲填詞。比較知名的歌曲包括:「野火」、「恰恰恰唔」、「賣餛飩」等。
由李湄和張仲文合演的〈龍翔鳳舞〉(1959)雖是試驗意味濃厚的歌舞片,但不少影評卻認為,這部電影比日後由林黛主演的〈千嬌百媚〉(1961)、〈花團錦簇〉(1963)更為出色。〈桃李爭春〉(1962)則是讓李湄、葉楓兩位低沈嗓音的魅力明星大展身手。片中李湄飾演的陶海音面臨事業與愛情的危機,與葉楓飾演的李愛蓮陷入爭「春風殿」歌廳之爭。片中飾演香港名歌星的李湄,自然不少了歌唱場面,其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她在電視台演唱「賣餛飩」的場景。音樂開始時,只見穿著村姑裝的李湄緩緩跟著扛餛飩攤的老伯走出來,雖然明明只是在「賣餛飩」,走的也是小調路線,但從李湄的口中唱出來,聽到的人多會像裡面的歌詞一般「渾身熱騰騰」。附帶一提,後來李湄又為此歌錄製英、日文版本,展露她的語言才華。
1961年,李湄被日本「東寶」相中,與台灣男星林沖、日本「香頌女王」越路吹雪在「東京寶塚劇場」合演歌舞喜劇「香港」。這部以香港為背景的舞台劇,編劇是以「請問芳名」奠定地位的菊田一夫。「香港」處處有風靡好萊塢的劇本「蘇絲黃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的痕跡,敘述由一位中國電影女明星和一位到香港出差的日本公司女秘書,因為面孔、身段、服飾相同,與任職匯豐銀行的英國男士展開一段由「錯覺」而產生的三角戀愛喜劇。
儘管李湄的身段歌舞不若加盟「寶塚」20多年的越路吹雪出色,但她卻比對方年輕五歲,不僅充滿青春活力,穿旗袍的幽雅身段也極佔便宜。日本劇評家一致認為李湄的扮像好、性感味道足,若由越路吹雪幕後代唱、李湄現身演出將是最佳組合。儘管語言不通,李湄卻以笑容及可親的態度征服東瀛,在日本大出風頭。


雨過天晴
自1953年投入影壇以來,李湄多飾演穿著摩登的時代女性。幽雅地抽著煙、穿著剪裁合身的旗袍,已成為她的註冊商標,純樸這兩個字,似乎和她永遠絕緣。不過,李湄對自己的演技頗具信心,未放棄嘗試其他角色的可能,參與由岳楓編導〈雨過天青〉(1959),就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雨過天青〉裡,李湄成為帶著懂事女兒陳寶珠嫁給張揚的賢妻良母。李湄她穿著簡單褲裝,收洗衣物貼補家用之餘,還要承受丈夫失業後的不理性與大姑的冷嘲熱諷,以委婉溫柔的態度照顧鼓勵家人。多年後,李湄接受訪問,仍將此片視為從影佳作之一,不僅摸清自己的戲路,亦擴大自己表演的廣度。
回顧人才濟濟的「電懋」,尤敏當是這類角色的不二人選,儘管「母親」對她而言有些「年長」,但純樸慧黠的女孩╱少婦,卻是她擅長的類型。此外,葛蘭在文藝片〈情深似海〉(1960)中不歌不舞的深情演出,似乎也能勝任再婚母親一角。其實,「電懋」不乏「可用之星」,要找到「感覺上」比李湄合適的人,也並非難事。把〈雨過天青〉交給李湄,某種程度而言是個險招,而且一不小心還可能會打破她性感尤物的象徵。
可喜的是,李湄的表現十分平實穩健,與她在〈桃李爭春〉、〈殺機重重〉、〈同床異夢〉等片中時髦的形象完全不同,不禁令人懷疑,這位努力提水上樓洗衣服的女主角,和她們是同一個人?唯獨李湄太過「豔麗」的外型,是片中唯一較不具說服力的地方。


「一個好的腳本可以造就一個演員,一個壞的劇本卻可以毀掉一個演員,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不滿三十歲,李湄就對自己的藝術生命有深刻的認識。她偏好演出內心戲,對平凡小人物的角色更是不敢鬆懈。雖然不否認演過幾部「糟糕的戲」,但相較一些紅了就濫拍的明星,李湄的理想性格顯得別具一格。
對於李湄的喜愛,隨著瞭解而增加,她不只是冶艷誘惑的代表,更有對事業進步的追求。外顯的多才多藝,內蘊的誠懇開朗;銀幕前是搔首弄姿的明星,銀幕外則熱衷寫作與發展事業,被認為與「妖姬」白光一脈相成的她,已成功開創屬於自己的風格。


參考資料:
1.冰之,「李湄與『流鶯曲』」,《聯合報》第六版,1954年6月14日。
2.慕容鍾,「從『紅樓二尤』看李湄成就」,《聯合報》第三版,1954年7月10日。
3.泛亞社,「李湄向本報讀者賀年」,《聯合報》第四版,1955年1月2日。
4.曲夢涯,「關於李湄 港星歸國小記之二」,《聯合報》第六版,1955年11月11日。
5.李湄,「我的隨筆—我與北斗」,《聯合報》第六版,1955年11月17日。
6.李湄,「李湄隨筆」,《聯合報》第六版,1955年12月18日。
7.鏘鏘,「李湄的一席話」,《聯合報》第六版,1956年7月7日。
8.司馬桑敦,「李湄在東京寶塚大出風頭」,《聯合報》第三版,1961年9月16日。
9.毛樹清,「李湄在美 作久居計」,《聯合報》第六版,1967年7月3日。
10.謝鍾翔,「洪波的故事」,《聯合報》第三版,1968年11月18日。
11.黃卓漢,「電影人生」,《聯合報》第37版,1993年8月18日。
12.杜雲之,《中國電影史》,第三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91,頁193。
13.邱良、余慕雲編,《昨夜星光(一)》,香港:三聯書店,1995,頁122。
14.黃愛玲編,《國泰故事》,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02,頁344。
15.「不曾加冕也風光的落選港姐---李湄(1952)

2 則留言:

  1. 粟子
    旅行回來,一切可好?
    我想西藏的風光及人,事,物,一定令粟家收穫滿滿......有沒有甚麼令妳難忘的事物呢?
    最近,我下背疼痛的舊疾復發,一向好動,閒不下來的我,只能休息,也無法去健身,我一天沒運動就全身難受呢!!!
    不過,聽聽電影筆記真是開心,可以陪我度過休息的時光.........
    See you, Elsa

    回覆刪除
  2. Elsa:
    去西藏對我而言,確實一生一次足夠,看得很多,感觸也不少,但實在太冷空氣太稀薄~更不巧的是,乘青藏鐵路抵達的隔天,竟遇上西藏入冬的第一場雪←實際說雨加泥濘比較實在,從此陷入大冷與小冷之間。
    關於這次旅行,我會找時間慢慢整理出來,屆時妳若有空可以過來看看。

    背部疼痛是因為季節引發嗎?我的左手上臂曾斷過,遇上天氣轉變時不定會有酸痛的感覺,雖稱不上困擾,但也是個隱患,因此頗能體會妳受宿疾所苦的辛酸。
    謝謝妳時常撥空聽節目,據主持人告知,她的長官們對收聽率頗在意,能多些人聽或著寫信鼓勵,對節目有很大的幫助!再次叩謝~^.^

    回覆刪除